友快網

導航選單

大S單方面宣佈離婚:是吵架還是認真?

作者:布瑞五

前兩天,大S和汪小菲被爆婚變。

所有吃瓜群眾都在關心:這次他倆到底離沒離?

似乎,他們不離婚已經很難收場。

而我,卻看到了這件事背後,更耐人尋味的真相……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大S和汪小菲被唱衰。

汪小菲在認識大S之前,曾和張雨綺談過一段非常高調的戀愛,性格同樣火爆的兩個人,最後分道揚鑣。

後來,他經過朋友介紹,認識了大S。

當大S和汪小菲的戀情曝光後,媒體集體不看好:

一個是直爽粗糲的“京城四少”,一個是溫柔精緻的臺灣女明星,再加上大S和汪小菲5歲的年齡差,看起來,並不般配。

然而,在一片反對聲中,兩人的感情卻持續升溫,約會四次後便定下了終身。

大家並不買單,仍然不看好這對閃婚的夫妻,甚至一度有謠言傳出:

“汪小菲婚禮上扇大S耳光。”

結婚10年以來,也一直有媒體爆料大S汪小菲婚變。

這些東拼西湊的“新聞”,一次又一次地上演。

先看汪小菲。

光是“出軌”,這兩年間就被傳了3次。

一次,他在朋友的抖音直播間露面,連線了一個女生,次日熱搜就變成:

汪小菲深夜喝醉後連線女主播。

汪小菲和朋友聚會,第二天頭條就變成:

“老婆不在想搞事,汪小菲喝醉摟美女不放手。”

並配上一張糊到不能再糊的照片,看圖說話。

甚至還有狗仔聲稱,手上有汪小菲“緋聞小三的裸照”,煞有介事。

大S這邊,也是屢遭圍攻。

有說她被汪小菲家暴的,有說她發現丈夫出軌後,哽咽流淚的,還配上大S影視劇中的截圖,

斷章取義。

一時間,人人都成了諸葛亮:

“S

姐啊,離婚吧!汪小菲這種渣男,我勸你別忍了!”

在某檔節目中,她說自己不喜歡剝蝦,除非汪小菲幫她剝,她才會吃。

此言一出,又立馬被網友群嘲:“真矯情,什麼公主病?!”

一時間被坐實了“臺灣最作女明星”的稱號。

然而,汪小菲立馬出來維護妻子:我願意幫老婆剝蝦,你們管得著嗎?

這下網友不說話了。

但馬上,又被抓到了別的“把柄:

婚後,她仍住在臺灣,汪小菲則常常北京臺灣兩地跑。

於是,有人質疑大S:為什麼不能為了汪小菲生活在北京?

其實,這件事情也很好理解。

大S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她母親獨自將三姐妹拉扯大,從小經濟條件不寬裕。

生父拋棄母親另結新歡後,生活並不順利,債臺高築。大小S不計前嫌,賺錢幫他還清了債務。

足以看出,大S是一個很孝順的女兒。

而這種分居兩地的生活方式,在旁人看來,或許不是最優解。每個看客,也大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大肆評論一番:

如果我是你,我肯定不會這麼做。

你為什麼不xxxx,那樣的話肯定比現在幸福。

但對於當事人而言,已是互相體諒和妥協後,最好的選擇。

對於大S來說,這段婚姻中,除了愛情,還有孩子、事業等各種牽絆。

你勸人家不要再忍了,殊不知,人家自有自己的相處之道。

你勸人家不要再忍了,好像你比人家更高明,但是,你能代替人家去面對以後的人生嗎?

婚姻本就不易,每個人的婚姻中,或多或少都有隱忍和妥協的成

分。

這次,大S大機率還是會選擇隱忍。

而人家離不離婚,又與你何干?

在娛樂圈,被傳婚變的,遠還不只這一對。

前兩天,刷到一條新聞:

周潤發出軌。

然而定睛一看,“愛妻人設崩塌”的周潤發,被抓到的唯一證據,卻僅僅是一張和年輕女子的合照。

後來,這則新聞被打臉:

合照中的女孩,是周潤發多年好友黃日華的女兒。

謠言不攻自破。

還曾看過一條熱搜:王力宏和妻子李靚蕾婚變。

然而點進去一看,被指婚變的原因,實在是太扯了:

“王力宏和妻子社交平臺停止互動兩年,曬出的近照也沒有和妻子相關的內容。”

這假新聞,實在是好笑:合著王力宏和他老婆,都沒有彼此的微信和電話號碼嗎?朝夕相處的夫妻,非要在公共社交平臺隔空喊話?

究竟

流量用不完、還是

吃得

太飽每天太閒?!

沒有十年腦血栓,怕是編不出這樣的故事。

魯迅那句話怎麼說來著?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同,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見不得別人好,是一種病,得治。

你怎麼知道,別人真實的生活過得不如你呢?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你又怎麼能憑著斷章取義的資訊,去自以為是地評判別人的生活呢?

《殺死一隻知更鳥》中,有這樣一段話:

“你永遠不可能真正瞭解一個人,除非你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除非你鑽進他的面板裡,像他一樣走來走去。”

不要去打擾別人的幸福。

別人的生活,未知全貌,不予置評。

心理學家麥基在《可怕地錯覺》中說:

“你看到的,就是你想看到的。”

國民初戀王冰冰,因為一張照片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照片下的評論,不堪入目:

“王冰冰居然這麼隨便?”

“我早就覺得她的清純人設都是假的。”

然而,隨後有人曬出了未經裁剪的原版照片:不過是一張再正常不過的工作照。

好事者被啪啪打臉。

王冰冰的事,讓我想到看過的一張圖片:

攝像機鏡頭中,左邊的人手裡拿著鋒利的刀子,正刺向右邊手無寸鐵、驚慌閃躲的“弱者”。

可真相卻恰恰相反:

事實上,鏡頭外,右邊的人才是拿著刀子的惡魔,而左邊的人,才是那個手無縛雞之力的逃命者。

心是髒的,看什麼都是髒的。

甘肅白銀馬拉松事故,牽動人心,調查結果公佈:

172名參賽者中,有21人遇難,

27名相關工作人員被追責。

然而,卻有人還在網暴倖存者。

來自河南的跑者張小濤,和其他參賽者一樣,經歷了生死時刻後,幸運地被牧民救了下來。

作為跑步愛好者,不辭辛苦從外地趕來參加比賽的他,事前也並不知道會發生意外,比賽中九死一生,他也是受害者。

剛剛倖免於難的

張小濤

,卻又被貼上“罪人”的標籤。

都說死者為大,但沒死的人,就應該被釘在恥辱柱上嗎?

按照這種邏輯,

剩下的那一百多位倖存者,是不是都應該去死?

網友的判斷能力之低,令人乍舌。

還記得那個被造謠出軌的杭州女孩嗎?

她只是出門拿了個快遞,就被快遞站的猥瑣男子拍下影片,打包發到各個車友群裡。

網友以訛傳訛,輿論持續發酵,在各種版本的杜撰中,她迅速被塑造成了一個“出軌的蕩婦”。

明明,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但她卻因為謠言丟掉了工作,並且,長時間再次求職無果,只因為“影響不好”。

而事後,快遞站的小哥卻說,拍攝的初衷只不過是“鬧著玩的。”

一個玩笑,卻毀了別人的前途。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們能看到的,都只是冰山一角。

可是,只要沒發生在自己身上,總還是有人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只要沒發生在自己身上,就都是吃瓜群眾:“看戲不怕臺高”。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

如果你是謠言的當事人,被安上各種莫須有的罪名,百口莫辯,最終假的也變成了真的。

你還會笑得出來嗎?!

再說一件事。

上個月,我曾在一個餐廳吃飯,對面桌是一對約會的情侶。

女孩深情地注視著對面的男孩,男孩倒是沒怎麼說話,正低著頭看手機。

隔壁桌的兩個中年婦女見狀,議論道:

“哎,我說,一看這男的就不愛女的,只顧著玩手機。“

”就是就是,這女的真慘……”

然而,緊接著,這男生舉起手機示意服務員:“您好,我點好餐了。”

原來,剛才他不是在低頭玩手機,而是在手機上點餐。

那兩個中年婦女,再也不說話了。

心理學上有個“暈輪效應”,來自美國心理學家凱利在麻省理工學院做的研究。

凱利在

兩個班級的學生中做了一個實驗——

課前,他告訴兩個班的學生,將有一位研究生來代課。接著,他向學生們簡要介紹了這位研究生的基本情況。

在第一個班裡,他用了四個詞來描述這位代課老師:

熱情、勤奮、務實、果斷。

在第二個班裡,他也用了四個詞介紹老師:

冷漠、勤奮、務實、果斷。

除了將“熱情”換成“冷漠”,其他的形容詞都一樣。

可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就是這一個詞之差,讓兩個班的學生對待老師的態度,冰火兩重天:

在第一個班裡,課後學生與代課老師一見如故、親密攀談;

而在第二個班裡,學生對他卻敬而遠之、冷談迴避。

同樣一個人,因為一個措辭不同,別人對他的整體印象竟截然相反。

這就是“暈輪效應”:在沒有充分了解一個人、一件事的時候,我們往往會以點概面、以偏概全地去評價。

這樣的偏見,源於無知。

而生活中的無知,還少嗎?

“穿得這麼暴露,活該被強姦。”

“一看這女的朋友圈頭像,就知道她沒見過世面。”

“他們天天秀恩愛,肯定死得快。”

“看他年紀輕輕,也不給老年人讓座,真是不要臉。”

“那麼有錢只捐這麼點,人品有問題。”

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正如王小波所說:“口沫飛濺,對別人大作價值評判的行為,層次很低。”

《覺醒年代》裡,蔡元培立志改革北大,並和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推行新文化運動。

但他們,仍然能容得下守舊的辜鴻銘、黃侃等。

大S單方面宣佈離婚:是吵架還是認真?

這才有了辜鴻銘的《中國人的精神》,魯迅的《狂人日記》,李大釗的《青春》……

真正的君子,和而不同。

大S單方面宣佈離婚:是吵架還是認真?

你的認知裡,藏著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和遇見的人。

不要坐井觀天。

去見世面,不要只見世界的某一面。

多去讀書、旅行、歷練、認識不同的朋友。

你才會發現:

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共勉。

—END—

上一篇:朱元璋見馬皇后坐在龍椅上, 大吼道: “誰讓你坐那的, 只有我才能坐那”
下一篇:眉毛改變一個人的氣質, 讓景甜走上了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