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朴樹的每一首歌,都是畢業歌

朴樹又一次回到了輿論場中心。

在B站夏日畢業歌會上,他壓軸出場,《清白之年》、《那些花兒》、《平凡之路》、《No Fear in My Heart》四首連唱。當晚,“朴樹yyds”這個直抒胸臆的短語,生猛地衝上了熱搜第一。

朋友圈也被朴樹演出片段刷了屏,本以為自己早就遠離一切“畢業”題材,還是沒忍住把朴樹那段完完整整地看了。

說實話,看到最後我心情複雜,像是被朴樹那四首歌一點點拽回去面對一個有點遙遠、有點陌生的自己,一股久違的衝動重新翻湧起來。

仔細想想,朴樹的這幾首代表作,或關於愛和回憶,或關於現實和勇氣。從本質上來說,它們每一首都可以是“畢業歌”。

第一首,《清白之年》。

鏡頭下,即將年過半百的朴樹,扎著灰色頭巾,白襯衫,黑色破洞牛仔褲,掛著一把做舊的芬達。

長笛配合木吉他前奏一起,沒有炫技的東西,也沒什麼濃墨重彩的詞,但一下子把人帶入回顧過去的情緒之中。

這首歌發表於2017年的新專《獵戶星座》,彼時朴樹早已是一位標準的中年大叔。

20年前,他寫出《那些花兒》、《生如夏花》雖足夠驚豔,但也合乎情理,畢竟那時他還年輕,涉世未深。

而此時,經歷過現實的捶打與名利的洗禮,他還能創作如此乾淨的作品,實在不可思議。

朴樹不是聖人,也沒有出世,脫離凡塵束縛,想要保持那種創作狀態,必須要時刻反省糾偏。

反映到現實上,就是擰巴。

或者講直接一點,就是永遠揹負“清白”的壓力,煎熬地活著。

人隨風飄蕩

天各自一方

在風塵中遺忘的清白臉龐

此生多勉強

此身越重洋

輕描時光漫長低唱語焉不詳

清白之年,一去不返。當你陷入現實泥潭,是要放棄掙扎還是垂死反抗,這是個問題。

留給在座所有畢業生。

朴樹選擇這樣的開場曲,實在有些殘酷。

或許他覺得,直面現實就是畢業最好的告別方式。

第二首《那些花兒》,顯然更符合當下20多歲畢業生們的心境。

他們站在臺下,穿著雨衣,全程大合唱。

彈幕裡滿屏的“爺青回”和“淚目”。

大家都在回憶同學,回憶那些學生時代愛過的人。

這首歌描寫的是20多年前,初入社會的朴樹是如何看待青春的。

彼時,他和高曉松、周迅、夏雨廝混,一起拍攝電影《那時花開》。

朴樹本色出演,飾演一位退學歌手,與夏雨共同追求大一新生歡子(周迅飾)。

於是,一場奇妙的三人友誼就此展開。

它首先是快樂的;

其次是熱烈的;

最後是幻滅的。

“後來,我們分道揚鑣,發誓不再提起往事。歡子就象從我們手指間流走的那種叫作歲月的東西一樣,偶而還會湧上心頭。”

因為這部電影,朴樹與周迅相愛;

也因為這部電影,朴樹有感而發,寫出了《那些花兒》。

鮮為人知的是, 這首歌第二段主歌的四句歌詞並不是朴樹所作。

當年他寫完,只有一段主歌。但是按慣例,一定要再寫四句,否則一直重複,太過單調。

直到交稿,朴樹還是“憋”不出,他認為已經寫得足夠了,再沒什麼需要寫。

沒辦法,最後付翀(花兒樂隊經紀人)補寫了四句,“湊”成了一首歌。

當時朴樹還不滿意,20年後他在微博裡說“現在回過頭看,很完美。”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

有些故事還沒講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經難辨真假

如今這裡荒草叢生沒有了鮮花

好在曾經擁有你們的春秋和冬夏

我們簡單對比這兩段就能看出,朴樹當時想表達的,是物理世界的真實狀態,他不想加入明顯的情緒渲染,打擾這份寧靜。所以他認為“再沒有什麼需要寫”。

而付翀後面的四句,是內心世界的情緒展現,刻意與否,褒貶不一,早已不重要。

所以,朴樹歌裡,經常會聽到“樹言樹語”,也就是他即興哼唱的臺詞。

因為很多時候,明確的、意有所指的話都唱完了,還能唱些什麼呢?

不如讓聽眾沉浸在旋律的漩渦中,自己體會。

總結看,《那些花兒》唱的是畢業的起點。

那時,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不知“此生多勉強”,不覺“此身越重洋”。

同學間嘻嘻哈哈、吵吵鬧鬧地就完成了畢業儀式,各自拖著行李,跨出校門,奔赴人生下一站。

卻在聽到“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的時候,溼了眼眶。

即使童話故事,都有殘酷的一面。

第三首《平凡之路》和第四首《No Fear in My Heart》是同一類作品,都是在歌唱如何與現實較勁。

《平凡之路》是很多95後、00後認識朴樹的第一首歌。

一進高潮,彈幕整齊劃一

地將歌詞打在螢幕上,與現場畫面形成一種情緒上的巧妙融合。

從歌詞上看,《平凡之路》似乎在教年輕人佛系。

“別掙扎了,最終還是會無法自拔。”

“別妄想了,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但如果深入音樂內部,你會發現,完全不是這回事。

這首歌無論從歌詞還是編曲上看,絕對是一首催人奮進的作品。

只是它的勵志方式不是空話、大話、套話,而是以真實的方式告訴你,現實很殘酷,但不管如何,我們都不要忘了:

向前走 就這麼走

就算你被給過什麼

向前走 就這麼走

就算你被奪走什麼

向前走 就這麼走

就算你會錯過什麼

簡單四個字:好好活著。

然後你再聽音樂中堅定的鼓點與急速的吉他掃弦。

這哪是什麼佛系,簡直是一曲壯烈悲歌,一股澎湃之氣!

現場聽眾的反應最真實。前兩首都是左右擺手,這一首高潮處改成了前後揮舞。

《No Fear in My Heart》也是如此。

除了用盡全力唱歌的朴樹,鼓手德恆的演奏完全征服了我。

大家可以試試把聽覺重心移到鼓點,你會開啟一個新世界。

不必理解歌詞,無需期待音符,只感受撞擊心臟的鼓點,你會獲得生理上的共鳴。

這是一種純粹的節奏體驗,來自搖滾樂的內在力量。

正如我們每個人一樣,活在人世,有各種各樣的慾望、需求、理想。

但在“活著“這兩個面前,一切都微不足道。

只有奄奄一息過

那個真正的我

他才能夠誕生

生而為人,無需抱歉。

我們都是苦行僧,都和《岡仁波齊》中的主角尼瑪扎堆一樣,跋涉著一趟艱難的路。

只不過“亂花漸欲迷人眼”,有的人抵達終點的那一刻都還不明白,自己為何要來這人世走一遭。

也許朴樹想借助這首壓軸歌曲,讓大家知道:

真正的告別,是有勇氣接近生命的殘酷真相。

恰好,這句話也回答了第一首歌《清白之年》留給畢業生們的那個問題。

畢業後,好好活著,享受淋漓盡致的人生!

其他,都去TM的!

寫到這,不禁想起我自己的大學畢業,忍不住點了一根菸。

那是整整10年前的事。

喝酒,唱歌,最終離校。

像一場不真實的夢。

這10年,我換過2次工作,常居過6座城市,相識過100+個陌生人……

這次再看B站朴樹現場,彷彿又重新畢了一次業。

他的所有作品,都保留著人性深處的易感性。

所以才會讓早已遠離校園的我,再次產生微妙的、強烈的情緒共振。

讓我想起過去已經遺忘的故事,以及現在不敢面對的現實。

告別不是一個瞬時動作,而是隻要啟動就無法停止的宿命。

畢業後長久的社畜生活,讓我們對時間的流逝變得遲鈍,對勇氣的光輝變得麻木。

非得在某些儀式的感染下,我們才能覺知。

這些瞬間被錨定,成為光,成為神蹟,成為永恆。

加油!新老畢業生們!

時間無言,如此這般。

不管現在如何,隱秘的終點,等待著每一個人,安靜地,平等地。

上一篇:劉亦菲楊冪同框照爆出,兩人青澀的樣子又勾起回憶,網友:真喜歡
下一篇:張翰孟子義的料?兩人第一次合作很有感覺,業界想推他們二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