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一個孩子被網暴,只因為他是男的?

1

高考期間出了不少新聞,

清南師兄

印象深的新聞有三則:

一則離譜新聞,兩則假新聞。

#湖北考生作弊#事件離譜到,整個作弊過程像是在侮辱所有人的智商。

當大家都在腦補這是一出“高智商犯罪”或者“團伙式犯罪”時,結果就是最簡單最低階的作弊方法。

考生只是將手機藏在薄衣內,高舉雙手避開了安檢,違規將手機帶入考場。開考後考生將手機藏於草稿紙下拍題,繫個人作弊行為。

至於為什麼手機會有訊號?招考辦迴應或因5G訊號遮蔽漏洞。

怎麼看,怎麼離譜。網友當然覺得不可思議,畢竟當天還有另一則新聞:

#考生因戴金屬牙套不能進考場#。

據@沸點正能量 報道,一名女考生因戴牙套過安檢有金屬警報的響聲,需要出具加蓋醫院公章的證明信,民警很快幫忙解決。

不少網友在憤慨,批判是不是太不人性化,制度是不是太死板了?

結果,第二天河北滄州教育局就闢謠:

不屬實。

沒有安檢裝置發出警報,新聞時間與事實不符。

師兄看了影片,乘警車是真的,考生是擔心金屬牙套,可能無法透過檢測就求助交警。

結果變成了,牙套引發警報,工作人員稱需蓋醫院公章,否則不能進。

細節上的差別,一則斷章取義的“假新聞”,的確引爆了網友的敏感情緒。

掛在熱搜上,4。2億的討論量,讓媒體賺足了流量。

2

要說媒體為了流量造謠,上述新聞不是獨一份。

這則新聞,媒體可謂是掌握了流量財富密碼。

姐姐的准考證被自家弟弟藏了起來,交警去幼兒園接回弟弟最終找到准考證。

“重男輕女”、“二胎”、“熊孩子”、“女兒”、“兒子”,要素齊全,陰謀論和性別對立馬上就來。

罵“熊孩子打一頓的”還算正常發言。

更多是“陰謀論”和“性別對立”的惡意揣測評論。

不要低估小孩子的惡,姐姐高考後快跑吧。

姐姐快跑?跑哪?怎麼跑?上大學不需要學費、生活費?離開家,姐姐靠網友的精神支援生活嗎?

從小就惡毒,弟弟挺壞的。

“弟弟挺壞的,故意藏起來”,誠然,現在小孩子是有比較早熟,但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他知道准考證的重要性?他知道高考是啥?還說什麼“故意在高考這等大事上破壞姐姐前途”,就因為弟弟是二胎??

懂了,二胎弟弟是原罪。

姐姐高考了弟弟還在幼兒園,你細品。

不得不感嘆,這則新聞太會挑動網友的敏感情緒了。

二胎弟弟,年齡差距大,“重男輕女”的腦補信手拈來。

新聞很快衝上熱搜第一,並引起了極高的討論度。

結果,

下午姐姐就澄清闢謠:姐弟感情很好,弟弟不是故意的。

實際情況是,姐姐自己忘帶身份證,弟弟幫忙走到並帶出家後,等待媽媽未果又著急上學,才想找個地方幫姐姐保管身份證,把證件藏在了草叢裡,絕非網傳的“弟弟故意藏證件”一說。

你以為澄清闢謠網友就不攻擊弟弟了?

扶弟魔從小培養,快進到彩禮錢給弟弟買房娶媳婦。

懂了,姐姐別考試了,趕緊找個工作掙錢給弟弟買房。

只要二胎是弟弟,你家就是重男輕女;

只要二胎是弟弟,姐弟就必須對立起來。

二胎弟弟是原罪,網友攻擊你,是你活該。

在這則新聞裡,師兄不去評價這個家庭是不是重男輕女。

但新聞一出來,網友就以最大的惡意去攻擊弟弟,這樣真的沒問題嗎?

當事件反轉,網友又說

“都是媒體的錯,是媒體故意帶節奏,我能有什麼錯?”

必須得承認,從一開始,網友得到的所有資訊都是不完整的,他們沒有做任何調查,只憑隻字片語就做出判斷,然後以道德的名義對當事者進行無情地攻擊,各種辱罵和謾罵。事後被誤傷的當事人,連句最起碼的道歉都得不到。

錯在誤導輿論的人,但平心而言,

作為每次“暴力”群體的參與者,網友一點錯都沒有嗎?

師兄寫“成都四十九中事件”時就提到,網上“事件——反轉——再反轉”的情況屢次發生,網友該做的是:多關注,少站隊,有耐心。

《龍門鏢局》裡有一段話說得特別好:

正義感和同情心是人這一生最珍貴的東西,我希望你們能夠用理智去對抗謠言。

正如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胡鈺教授所說,

“我們擁有言論自由,卻在無形中被這種自由所傷害。我們每天面對不計其數的資訊,在輿論的喧囂中要學會冷靜思考。”

二胎弟弟不是原罪,別一開始就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別人。

什麼都上升到打拳,男權女權就變了味兒。

3

當然,在“弟弟藏起了姐姐准考證”的新聞裡,

最失職、最該被譴責的是媒體。

遠的不說,高考這三則新聞裡,就有兩則假新聞。

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

但作為較為權威的、有影響力的新聞類賬號,為了博取流量,不惜斷章取義、抓取網友敏感點,製造假新聞。

新聞人最基本的“真實”素養在哪?又把新聞媒體的公信力放置何處?

袁隆平爺爺過世時,媒體為了搶流量,在袁老還在搶救、醫院還沒宣佈死亡的時候,各大藍V媒體就開始釋出“袁老已去世”的新聞。

越是流量為王的時代,越需要媒體規範好自身,傳播真實的新聞。

《覺醒年代》裡就提到:

要想做一名記者,首先要嚴格地遵守職業操守,遵循新聞的客觀真實性,努力地堅持真理,堅持實事求是。

《我們與惡的距離》裡,有一句臺詞師兄很是印象深刻,

“新聞媒體殺的人不比我哥(殺人犯)少”。

當媒體為了流量製造假新聞時,也在製造網暴。

暴力中心的受害者,當事件反轉後,得不到一句道歉。事件熱度消失,網暴的人根本不會在意自己說了傷害人的話,而被網暴的人,承受的網暴卻真實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和心理。

當呼籲網友冷靜思考的同時,媒體人更要提高新聞素養。

媒體人當然知道什麼最能引爆網友情緒,越是這樣,越需要立足真實。

好好做新聞,做真實新聞,別總想搞個大新聞。

上一篇:沒有想到!德約科維奇0-4陷逆境,納達爾兩次破發,現場球迷鼓譟
下一篇:42歲章子怡紅毯一彎腰掉出超兇半球 不忍了公開真實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