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大宋宮詞》中的瑪麗蘇是怎麼樣的?瑪麗蘇是個怎樣的人?

《大宋宮詞》的口碑大跌,對比前期大眾的高期待來說,還是讓人有些出乎意料的。

畢竟李少紅執導,再加上同類型前作《大明宮詞》的高評分,都不至於淪為“爛片”的行列。

不過,看過《大宋宮詞》以後不得不說,這的確是一部不能再差的“爛片”了。

凡是國產劇中不討喜的元素,在這部劇中都一一加入,男女主更是集齊了傻白甜和瑪麗蘇,沒有一絲新鮮感可言,觀眾的感受怕是臉上三條黑線。

作為一部典型的套路式瑪麗蘇狗血電視劇,李少紅卻硬是將其定位在了歷史正劇。

一般來說,歷史正劇起碼是要做到儘可能地還原歷史,即便是年初備受詬病的《大秦賦》,除了張魯一的年齡違和感以外,還是十分尊重歷史的。

然而《大宋宮詞》除了將背景設定在宋朝,人物用了歷史上的真實姓名,可以說與宋朝歷史並沒有太多的關係。

快進+扮嫩,章子怡救不了的劉濤也救不了

《大宋宮詞》從角色設定上來看,主要呈現的還是劉娥一角,而這一角色的大篇幅描寫,完全可以將這部劇定義為一部大女主劇。

然而大女主劇近幾年來層出不窮,卻沒有任何一部可以讓觀眾認可的。

前有《上陽賦》這樣噱頭拉滿,演員陣容超前的劇作,卻最終口碑撲街。

而導致這部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的電視劇敗北的原因,就有兩個在前期十分明顯的。

第一,劇情快進

《上陽賦》除了在開場時讓一位小演員飾演王儇小時候,交代了幾句背景,而這一劇情的設定並沒有太大的意義,除了在結尾時有所呼應,更多的是要告訴觀眾王儇有多受寵。

章子怡上線後,短短几集就經歷了與初戀相愛,再到被迫分開,被父親作為權力鬥爭的工具,指婚給蕭綦。

兩人也是快速先婚後愛,沒有多餘的鋪墊,交代兩人為何動情。

《大宋宮詞》開場的節奏之快只能說有過之而無不及,短短30分鐘時間內,劉娥與趙恆就經歷了相愛,分別,再相遇,而除此之外趙恆還在權力鬥爭中輕鬆取勝,甚至是王妃這條輔線,也是經過了生子等等。

這樣的劇情雖然避開了刻意延長故事線,以致於劇情拖沓的問題,但還是因為倍速的節奏,讓觀眾還沒有搞清楚前因後果,就稀裡糊塗的進入下一個階段。只能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第二,演員扮嫩

《上陽賦》中的章子怡,當媽的年紀演少女,刻意為之的單純和天真,配以深陷的眼窩和眼角的皺紋,實在是沒有任何的少女感。

而三皇子子澹的扮演者楊佑寧,更是看不出一絲少年感,兩人臉上的人生閱歷是怎麼也遮不住的。

到了《大宋宮詞》,劉濤和周渝民完全是將前者的路都重複了一遍,儘管兩人保養得再好,感情線再甜蜜,也依舊抵擋不住角色15歲的設定和兩人已近中年的差異。

《上陽賦》剛剛把這些雷點踩了個遍,《大宋宮詞》又馬不停蹄地上趕著找罵。

而兩部劇的題材也都是大女主劇,還希望後續選擇同類型作品的導演,能夠對自己的作品有個提前的預判,不要再重複這條彎路了。

原型瑪麗蘇更討喜,劇作瑪麗蘇為什麼就不行了?

瑪麗蘇劇曾經盛極一時,在這一題材的作品剛剛興起的時候,觀眾因為新鮮感選擇磕糖,但是同質化的作品被頻繁推出,越來越多的人嚐到了甜頭,瑪麗蘇自然也就不香了。

不單單是瑪麗蘇,其實無論是哪一種設定都是一樣的。

如今備受觀眾詬病的傻白甜和白蓮花,也曾是爆款,但是放在今天卻都不靈了。

因為觀眾的審美在提高,同樣的內容看得多了難免會覺得膩。

《大宋宮詞》就是一部典型運用以往套路的瑪麗蘇劇,而這是改編以後的呈現,如果從真實的歷史來看待這些人物,劉娥的感情經歷才當真是瑪麗蘇本蘇。

劉娥並不是眾星捧月般降生的,她的生活一直十分清貧,第一任丈夫還只是一個銀匠。

命運玩笑一樣地給了她可以作為資本的美貌,但也讓她嚐盡了生活的苦楚。

因為沒錢,丈夫就把她賣給了指揮使張耆,後來她被趙恆看中,又被當作商品一般轉贈。

不過劉娥並非是徒有美貌的花瓶,她的心思細膩又善解人意,自然頗受趙恆的喜愛。

因此劉娥遇到趙恆後,才終於安定下來成為了趙恆的獨屬。

趙恆對劉娥很是迷戀,甚至為了封其為後,不顧大臣反對,而劉娥也可以稱得上是“垂簾聽政”的第一人,她的政治手段和籠絡人心的本事,讓她不僅擁護者眾多,就連後宮妃子也與她情同姐妹。

按照歷史的記載,只需要做到還原就已經能夠讓觀眾看到這一角色的魅力,這樣的大女主才是真正集美貌與權謀於一身的。

而從兩人的感情線來看,也是相當的瑪麗蘇,起碼這樣尊重歷史的呈現,只會讓觀眾看過之後慨嘆一句劉娥的傳奇,而不會有人將關注點放在瑪麗蘇本身。

但是《大宋宮詞》的改編卻是讓劉娥多了一層身份——趙恆的救命恩人。

這才是真正落入俗套,且完全不符合歷史,還不如因美貌一見鍾情來得更有說服力。

國產劇導演們的自以為是,讓套路變成了癥結

從李少紅以往導演的作品質量來看,《紅樓夢》,《大明宮詞》都是歷久彌新的經典之作,她的導演水平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不過,這一次李少紅不再是堅持自我,而是選擇了迎合觀眾的喜好。

不少導演的劇作口碑撲街,原因都是十分相似的,自認為自己的作品獨樹一幟,也想當然地覺得觀眾就喜歡這樣的口味。

的確,《大宋宮詞》被定下來拍攝的時候,大女主劇還未氾濫,劉娥和趙恆的故事也足夠新鮮,但是時隔三年再上線,題材早已過時。

《上陽賦》如此,一眾跟風之作都是如此。一些導演看中的正是這種套路之下的紅利,不需要費多大勁,差不多的劇本,有號召力的演員,一結合就是來錢最快的模式。

但是觀眾還是那批觀眾,怎麼能夠確定他們每天都會吃同一道菜呢?

缺乏對市場的前瞻,而是一味地迎合,到頭來只能是像《大宋宮詞》一樣,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市場需要新鮮血液,觀眾更希望看到有爆點的題材,如年初的《山海情》,就將扶貧正劇推上了高潮,而2020年的《隱秘的角落》,又開啟了懸疑劇的新紀年。

李少紅的《大宋宮詞》原本一樣可以讓並不出彩的歷史正劇再一次發光發熱,但她終究還是沒能做這個時代的開創者。

當名導們也開始趕潮流,甚至是趕在了潮流的末尾,那麼影視圈又該是什麼樣的人引領呢?

起碼這些失敗的作品,都能夠找到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不尊重史實的改編,且還是不斷地重複老路。

這種模式造成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在口碑上下跌嚴重,且完全無法收穫預期的熱度。

當下的國產劇急需更迭,也更要求導演們能夠把目光放得再長遠一些。

觀眾的審美變化只會越來越快,切不要再將幾年前的爆款題材,放在未來播出了。

只能說《大宋宮詞》的口碑撲街並不冤,跟著套路走只能是活該被時代拋棄。

上一篇:《女巫》:一部讓人心疼的電影,但是這部電影的主角到底是誰呢?!
下一篇:《你好,李煥英》導演賈玲:我是一位專注於票房與導演的女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