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薦讀】你為什麼成功?因為你沒讀過幾年書,卻能創造億萬的企業!

所有堅韌不拔的努力遲早會取得報酬的。——安格爾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一句話,大意就是一個人如果一直處在疑惑中沒有行動,就足以讓這件事情最終進入失敗的局面,而一個人失去成功的機會,也往往是因為他遇事就畏縮的緣故。

在如今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很多特殊的案例一經宣傳,就容易被誇大為共性的問題,引起群體不必要的焦慮。而這其中,一直被廣泛流傳的“讀書無用論”,也是這麼而來的。

這其中的套路往往是,找一些沒有讀過幾年書就出來創業,然後經營出億萬家產,僱傭一大群高學歷員工的極小部分低學歷人群的故事,無限放大到整個低學歷人群裡,然後宣傳出“讀書無用”的所謂理論。

但事實上,這些個案往往是極少人才能夠實現的,要不本身就有父輩的資源在做支撐,要不是真的有經商頭腦和經商運氣,而且普遍的事實是,當他們真的做大體量之後,也會下意識地去提升自己的學歷和知識面,以應對更大的市場挑戰。

但這些後續從來都沒出現在網路的宣傳下,所以就引發了很多介於優秀學生和落後學生之間的中等學生的普遍焦慮。比如大學裡邊的二本學生。

而社會上普遍的“學歷高消費”現象,也使得這些佔據龐大基數的“二本學生”,在進入打工行列後變得越加沉默。但事實上,學生之間存在差距的,從來都不是智商。

數量較多的二本學生

我國的高考制度,在經歷我國最黑暗時期之後,才從1977年開始逐漸步入正軌。作為截止目前來說仍是貧寒子弟跨越階層的最快最公正的選拔制度,高考一直受到了全國人民的強烈關注。而它也在經年累月的不斷完善下,為國家選拔出了越來越多本科學子。

相較剛剛恢復高考、參考人數570萬人,錄取人數不到5%的1977年,我國之後每年參與高考的人數都屢創新高,錄取率也幾近逐年提升。

在龐大的高考考生面前,我國高校的數量也越來越多,逐漸由於國家政策和資金傾斜而產生的師資力量的差距,演變出了不同的級別。

相較985、211和一本院校,我國國內的二本院校的數量會比較多,所以處於中等水平的二本學生本來就在大學生群體中佔據了多數地位。

而事實上,之所以國內二本院校居多,也是由於符合這一水平的學生居多的原因。這是一個很不錯的命題。一般情況下,全國不同地區、不同家庭經濟水平的學生都面臨著學習資源上的不平等以及見識上的不相同,這就導致了雙方本身學習上的競爭一開始就不是同一水平線出發的。

而目前來說,我國大部分人群都僅僅處在中等經濟水平,在小康線來回動盪,這些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除非本身真的非常具備學習天賦,且眼光長遠自覺奮鬥,否則絕大多數人考上大學時,都基本也處在中等水平的二本線上。

這也就導致了二本學校水平的學生數量多導致二本院校多,二本院校多導致每年出來的二本學生也多的局面。

特別是學習能力較好的重點高校學生中,有較大比例的人群都選擇了繼續深造,導致每年進入打工市場的學生群體,還是中等水平的二本學生居多。

二本學生就業形勢嚴峻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不止學生們拼足了火力想考上重點高校,很多稍微好點的企業也都想將重點高校的學生招進公司裡。

重點高校的學生與二本院校的學生之間,可能從智商的差距上不好斷言,但是從學習的認真程度和學習新知識的速度上,就有著比較大的差別。

特別是大部分初入職場的重點高校學生和二本院校學生之間工資的差距,並不會很大,這就導致了在招聘資金允許的時候,很多公司都更願意招聘重點高校的學生。

一方面是前者有著更大的發展潛力,在溝通邏輯上表現較好,能夠更快成為人力資源工作者向上級交出的較完美答卷,另一方面是就如同學校往往依靠頂尖學子為學校拉得更好的師生資源一樣,公司也往往依靠這些高學歷的員工帶動其背後的高校師弟妹在畢業後選擇公司時有所傾向。

這些錯綜複雜、根脈交雜的原因,是越來越多公司開始“學歷高消費”的原因,也導致了很多的二本應屆生錯失了本來應該屬於其能力範圍的好的工作。

而從二本學生本身看來,高考並不能決定其終身,雖然從理論學習上比不上重點高校的學生,但實踐能力的比拼上,勝負並沒有絕對的定論。

這也是本科畢業後,二本學生在選擇工作時也都會努力往大公司上找的原因,但往往又會因為其對學歷的嚴格要求,而在一開始就失去了競爭的機會。

至於一些比較基層的工作,處在中間群體的二本學生也一般都不願意去接受,這就導致了好的夠不上,中等的機會大部分都被搶了,差的不想去的慘烈局面。很多二本學生因此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是金子總會發光,不是金子就培養成金子

上文提到的公司“學歷高消費”帶來的一些助益,也是有大前提的。

儘管公司本身願意出具更高的薪資招聘重點高校的學生,但事實上他們往往沒法長時間留住他們,也沒法透過他們招募到更多的高學歷員工。

一方面是如果這個公司本身的培訓體系和晉升體系並不完善,這些重點高校的學生儘管一開始由於初入職場經驗不足的原因贏下了這個工作機會,但很快就會發現其對自身職業發展的嚴重不利而選擇離職。

另一方面是,當公司本身在行業和薪酬市場上不具競爭力,且對員工關懷不夠的時候,就很難透過這些內部的高學歷員工帶動更多高學歷應屆生前來應聘了,反而會經由他們,在其背後的高校中成為學子們心目中的黑名單。

畢竟對於這些高學歷員工來說,工作機會可以找,但經由學校而形成的人脈圈更為重要。誰也不想成為拉人下水的那一個壞人。

這就導致了,實力不在行業內佔據比較領先地位的公司在施行一段時間的“學歷高消費”後,就會放棄這一項行動,反而開始實事求是地按照崗位本身的能力要求招聘員工。

而二本學生往往也因為他們對薪資稍低的要求和本身的踏實勤懇,而得到了進入中等偏上的公司的工作機會,其中部分人會在一定時間的學習和積累下,爭奪學歷的束縛,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

所以,其實“是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也一樣適用於目前存在焦慮的二本學生。儘管社會眼光對其設限,但二本學生絕對不能給自己也設立界限。

高考儘管重要,但它決定不了人的一生,反而它只是決定了絕大多數人職業生涯的地點,至於過程和終點,就要看自己對能力和知識的提升程度來決定了。

小結:

二本學生在學生群體中佔據了比較大的數量,又因為其普遍選擇就業而非深造,而在就業市場上也佔據了比較大的規模。儘管“學習無用論”的說法困擾著他們,“學歷高消費”的現象又限制著他們,但是二本學生從來都不可以給自己設限、讓自己停留不前。

起點無法改變,但在人生的馬拉松比賽中,二本學生也可以憑藉永遠保持學習和進步,在某一天超越前方的選手。

上一篇:朱標和朱棣是怎麼在一起的?朱棣為何不願意承認朱標是個好太子呢?
下一篇:諸葛亮為何不選擇取代劉禪?劉禪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而是一個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