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怕被人討厭,結果活成了自己討厭的人;超越自卑,最需要的是勇氣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感,因為我們發現自己所處位置都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阿德勒出生在奧地利的一個富裕家庭,排行老三。他長的比較矮小,小時候也不太聰明,經常生病。相反,他的哥哥高大、健康又聰明。

作為中間的孩子,在優秀的兄長的襯托下,他更顯得普通且沒有存在感。她的母親更喜歡優秀的哥哥,對他比較忽視。

一方面不被父母肯定和喜歡,;另一方面,從他本身來說,與兄長一比,也是也是顯而易見地有差距,因此阿德勒從小非常自卑。

當他取得醫學博士學位,成為一名眼科醫生的時候,他就特別關注人因為器官缺陷而引起的自卑心理。後來,他追隨佛洛依德,轉向精神病學,但是最終又走向了與佛洛依德不同的道路。

佛洛依德強調人的生物本能,而阿德勒強調人的社會屬性,強調人際關係對人心理的影響。他認為在人際交往中,總會發現與他人的差距,於是產生了自卑心理。

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總能超越自我,不被客觀的環境所影響,在尋找問題的原因後,總會去找解決辦法。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作為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強調“社會意識”,他的學說以“自卑感”與“創造性自我”為中心

他的著作《自卑與超越》就講述了自卑的各種表現,自卑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去超越自卑。

太多的人被自卑的情緒影響,不敢表達自己,不敢表現自己,為了獲得別人的肯定而總是去委屈自己。

瞭解自卑產生的原因,是讓我們知道自己從何處來,但是我們更想要的是知道怎樣到達彼處,做一個讓自己自豪的人,做一個真正的自由人。

日本暢銷書作家,勵志導師岸見一郎從1989年起致力於研究專業哲學和阿德勒心理學。作為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定顧問,他的著作《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自從出版,即風靡全球,久居各國圖書排行榜首位。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以一個自卑迷茫的青年與哲學家對話的方式,講述如何超越自卑,做一個真正自由的人。

放下自卑情結,學會接受

阿德勒說過,人人都有自卑感,且自卑感對於人本身來說並不是什麼壞事,但自卑情結不等同於自卑感。

自卑感的產生,是人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當沒有辦法滿足的時候,就會產生自卑感。

阿德勒說,自卑感並不是壞事,只要處理得當,可以成為促進健康、正常努力和成長的催化劑,。

而自卑情結是拿自卑當成一個藉口,逃避努力和進步。

當一個人男人強調,女人看不上他,是因為嫌棄他們家窮時,那麼這個男人肯定在貧窮之外,不想奮鬥,不願意為別人付出,他們家的窮,就成為他的藉口。

同理,當一個女人把自己的不受歡迎歸結為自己不夠漂亮時,那麼她的性格,她的行為都是不咋樣的。相貌不可以選擇,但是自己的行為是可以改變,拿相貌當藉口,只不過是不想改變自己的行為罷了。

超越自卑的第一步,不要陷入自卑情結裡,接受自己的不足,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要實現的目標上。

分清是誰的課題,讓干涉你生活的人見鬼去吧

有個網友分享自己的事例。她在一個事業單位,單位有一個已婚育有2個孩子的中年女性,對女生的結婚生孩子問題非常執著,她不僅自己是這麼想的,她也是這樣去要求別人的。

網友是一個已婚未生育的女生,暫時也沒有生育計劃,於是受到了這個中年婦女的攻擊。

一天,她正吃著櫻桃,那個同事衝到她跟前,揚言:連孩子都沒生的人,沒有資格吃這麼貴的櫻桃。

在生活中,不乏有這樣的同事,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我們經常會說這些人太缺乏界限感了,根本分不清哪些是她該管,哪些是她不該管的。

但是,如果一對父母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取得好成績,當孩子不聽話,父母就會特別生氣,會對孩子採取一些嚴格甚至比較過分的措施,那麼有人會認為父母的做法是完全不對的嗎?

在人的成長,學習和工作中,會與其他人產生人際交往,根據阿德勒的心理學理論,我們要了解人生課題的區分。

學會分清是誰的人生課題,每個人都只需要關注自己的課題,不要干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要被別人干涉。

父母幫助孩子,是父母的課題;孩子取得好的成績,是孩子的課題。父母可以在自己能力範圍裡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幫助,但是不能要求孩子應該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實現什麼樣的目標。

當有些人分不清什麼是自己的課題,什麼是他人的課題而對別人進行強加干涉時,只能是讓他們見鬼去吧。

沒有必要追求他人認同,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樊勝美是電視劇《歡樂頌》中的一個角色,也成為現實生活中這類人的代名詞,在網路上還擁有另外一個名稱“扶弟魔”。

她們在父母的要求下,不僅要擔負起養父母的責任,同時也擔負起弟弟或哥哥的生活。

樊勝美出生於一個非常重男輕女的家庭,在這樣家庭中長大的女孩,因為沒有得到過父母的肯定和重視,內心會產生強大的不安,形成自卑性格,為了獲得父母的肯定,會不斷打破自己的底線,迎合父母需求,為難自己。

因為太在意別人的意見,想要得到別人的贊同和肯定,於是違背自己的意願,做出為難和勉強自己的事情,讓自己生活在矛盾中。

一方面想要過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卻又為難自己,最後在矛盾之下,對自己越來越失望,否定自己,然後更加自卑。

“樊勝美”們也許知道,不被父母肯定並不是自己做得不夠,做得不好,而是父母的偏心,是父母的問題,但是他們害怕被父母討厭,寧可委屈自己,求得暫時的父母的認同。

當一個人充滿了勇氣,不害怕被人討厭時,那麼誰也不能干涉自己了,那時就有了自由選擇的能力了。

怕被人討厭,不僅僅出現在家庭中。在工作中,也會產生這樣的心理,特別是對於新入職場或新進入一個單位的員工。

進入一家新單位時,人際關係不熟悉,工作內容不熟悉。一些工作的開展,最好的辦法是詢問有經驗的老員工,然而,因為害怕被人說能力不強,或讓人覺得自己很麻煩,寧可忍著,拖著。工作開展的不順利,進一步讓自己畏首畏尾,害怕與人接觸。

不畏懼被人討厭而是勇往直前,不隨波逐流而是激流勇進,這才是對人而言的自由。

在猶太教教義中有這麼一句話:“倘若自己都不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還有誰會為自己而活呢?”

正如《被討厭的勇氣》的封面語:做好你自己,愛你的人自然愛你!

被討厭的勇氣

¥

84

京東

購買

上一篇:你曾去過的地方,你最喜歡那座城市?| ?青島的海,你最喜歡的地方
下一篇:【小說連載】治癒甜文:有幸遇見你,成為我世界裡的光與救贖第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