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鏡子物語】你不是沒錢,你只是沒有錢!看完這個,你就明白了

鏡子物語:人生的美好境界無非是,不念過去,不畏將來,不羨他人,不負現在。

前幾天在手機上看文章,在看到“奶茶妹妹章澤天身家達到584億”的標題時,我毫不猶豫地點了進去。584億是個什麼概念?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對有錢人的生活,我們永遠充滿了無比的羨慕和好奇。我們喜歡看明星大佬曬豪宅,喜歡一夜暴富的故事,每當聽說某某人買彩票中了大獎,就特別激動,中獎的是自己,甚至已經開始盤算,這筆錢要怎麼花的問題。

對財富的渴望無可厚非,誰沒做過一夜暴富的夢呢?但這種渴望也在普通人中催生了一種觀念:所有的人生問題,都是因為“缺錢”造成的;只要有了足夠多的錢,就會自由自在,幸福無比。

這甚至成了一種慣性——每當我們感到疲憊,遇到挫折,或在職場受了委屈時,心裡閃過的第一個念頭都是:什麼時候我能財富自由呢?那樣就再也不用忍受這些了。

對此,著名經濟學家丹·艾瑞里在《怪誕行為學》中指出:我們忽略了自己的“適應性”。

金錢會帶來幸福,“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預期都是靠不住的。”

“適應性”會影響我們的幸福感,這種影響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得多。

01 你以為會如何幸福或悲傷,其實都是假象

適應性,就是人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從嚴寒貧瘠的北極到熾熱乾旱的沙漠,人類身體的適應能力是很強大的。

但對於人類心理上的適應性,我們卻認識不多。

我們都可以預測到,如果遇到災難性事件,或事與願違,自己會痛苦不已;而夢寐以求之事成真,會帶來長久的幸福。事實上,

我們都小看了自己對新境遇的心理適應程度。

有一項著名的調查是這樣的。科學家以普通人為參照,研究了遭遇車禍截肢的患者,以及樂透大獎獲得者的心理狀態。

結果顯示,事件剛發生時,截肢患者要比普通人痛苦得多,中大獎者會比普通人幸福得多。但一年以後,這種差距大大地縮小了。

儘管截肢患者的生活滿足感不如普通人,中大獎者的生活滿足感比普通人要高,但二者的生活滿意度都與普通人接近,而且接近的程度令人吃驚。

也就是說,

生活中的突發事件,例如受重傷或者中大獎,會對幸福感產生重大影響,但它的效應在很大程度上,會隨著時光流逝而逐漸消磨減弱。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做“

享樂適應

”,是指我們對享樂之事產生的幸福感會逐漸降低。升職加薪會讓人很興奮,但用不了幾個月,這興奮就變成了理所應當。

比如你從蝸居之所搬進了新買的大房子,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最滿足的人。但住了一年以後,你對這房子的種種好處已經視而不見,它再也激不起你內心的任何波瀾。

你可能會說,這些都是小事,不能跟中大獎比。其實規律都是一樣的。在一項有792位富翁參與的調研中,超過一半的人說,財富並沒有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幸福感;身價在千萬美元以上的人,一半都認為,金錢帶來的問題比它能解決的問題還要多。

心理學家丹尼爾·吉爾伯特一語道破:“

我們認為金錢能帶來強烈而持久的幸福感,但事實上,它只能帶來一點兒曇花一現般的快樂。

我們對壞事情的適應性,也是自己預想不到的。

你有設想過,如果有一天你雙眼失明瞭,會怎麼樣嗎?那一定是跌入萬丈深淵,永無出頭之日了。但即便是如此重大的人生災難,我們也是能適應的。

《怪誕行為學》講了盲人作家安德魯·波托克的故事。波托克原本是一位很有天賦的畫家,卻因為視網膜炎而失明瞭。一開始,他覺得自己的生活已經萬劫不復,但是突然間神奇般地得到了解脫。

在失明的巨大痛苦中煎熬了一段時間後,有一天夜裡,波托克夢見五彩繽紛的詞句從自己口中噴薄而出,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還能做些別的。後來,他成為了一名盲人作家,“我覺得上天重新賦予我以神奇的力量,內心一片光明。”

不管是戀人分手、失業破產還是意外傷殘,你很難想象,過上一段時間,你可能就習慣了生活方式的改變,發現一切並不像你原來想的那麼可怕。你更難想象到,在新的條件下,你還會發現新的預想不到的快樂。

因為我們在進行預測時,常常忘了考慮這樣一個事實:生活會繼續,假以時日,還會有很多其他事件對我們的幸福感產生影響,我們的適應性是非凡的。

很多方面的研究表明,

人們適應的速度比我們想象中要快得多

。如果我們能提前認識到這一點,就會省去很多無謂的煩惱,更加明白自己的人生該怎麼過。

02 何必妄想或擔憂,保持“正念”即可

由於對自身的“適應性”缺乏準確的預測,我們往往把“好事”會帶來的幸福感,以及“壞事”會帶來的可怕性進行了主觀的放大,這會對我們的內心造成不利的影響。

如果一個人對財富過分嚮往,整天做”一夜暴富“的白日夢,認為只有有了足夠的財富,才能獲得幸福,那他必然會對當下的生活感到很大的不滿,“生活永遠在別處”。

由於“適應性”的存在,試圖透過財富來獲得幸福感的人,會不斷想要更多,陷入無止境的追逐,最後非但不會幸福,還要時時承受“求而不得”之苦。

對財富的迷信還會助長一種消極逃避的態度。有很多人,在遇到不如意時,第一時間想的,不是如何解決問題,而是抱怨:“誰讓咱們沒錢呢?”“誰讓我沒那個好命呢?”“我努力奮鬥十年,都趕不上人家一個腳指頭。”有這樣思想的人,很難取得進步。

所以有心理學家指出:“

金錢能讓人幸福的神話,正是幸福的陷阱之一。

誇大“壞事”的可怕性,低估自己的“適應性”,也會帶來很多負面效應。其表現就是,過分的擔憂、焦慮,過多的緊張、壓力。

比如我們的內心常常響起這樣的聲音,“如果我失業了,一切都完了。”“如果我失敗了,就不會再有機會了。”“人到中年,我的人生也不會再有什麼起色了”……

凡此種種,都與我們不瞭解自身的“適應性”有關。而當你真正意識到“適應”的力量,就能夠把注意力逐漸轉向當下。

既然我們強烈渴望的,並沒有那麼好,我們害怕的,也並沒有那麼壞,那麼不如修習“正念”,把握住當下,這也正是讓心靈始終保持愉悅、幸福的不二之法。

“正念”是近年來很流行的理論,其核心就是:完全專注於此時此刻自身的狀態,專注於對周圍事物的細微覺察。

修習“正念”的方法有很多,總結起來有三大類:

第一類是對身體的覺察。

全身放鬆,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體會呼吸時小腹的起伏,想像氣息從鼻子進出。

從腳開始,體會身體每個部位的感受。腳與鞋子接觸的感覺是什麼樣的?你的腳是溫暖的還是涼爽的,是緊張的還是放鬆的?然後依次是腳踝、小腿、膝蓋、大腿、胯部……直到臉部、頭部和頭皮。

第二類是對思想的覺察。

閉上眼睛做深呼吸,以一種旁觀者的姿態,關注自己腦海裡湧現出來的各種想法。試著用準確的語句描述這種想法,比如“我在想,我是個失敗者。”

不要評判,也不要試圖消滅這個想法,告訴自己:這只是一個想法。然後想象把它放在大腦某個位置上,或者把它當作一種“背景音樂”,任其來去,你只需要做好現在該做的事就行了。

第三類是對周圍事物的覺察。

吃飯時,細緻觀察食物的顏色、形態,聞一聞它散發的香味,吃一口,閉上眼睛,專注於舌頭捕捉到的味道和感受,關注吞下它的慾望。慢慢地吞下它,對這些感覺保持意識。

隨時隨地動用各種感官,專注於某種事物。比如手邊的一本書。你可以像一個從未見過書的外星人一般,拿起書,感覺它在手中的重量,用手掌來感覺它的封面;翻開書,放在鼻子前,嗅聞紙張的味道;輕輕翻頁,傾聽發出的聲響,留意書頁翻動時光影的變化;隨意挑選一頁,觀察字裡行間空隙的形狀……

多多練習正念,你就會發現一個幸福、平和、滿足的自我。

03 反其道而行之,用“適應”為自己服務

瞭解“適應性”,不僅可以讓我們內心平靜,專注當下,我們也可以利用其作用原理,減少不好的體驗,增加對生活的滿足感。

如前所述,“適應性”與時間相關聯,你適應得越快,內心體驗就平復得越快。而如果適當地中斷適應的過程,內心體驗就會得以延長。

一般來說,我們都希望中斷不愉快的體驗,而想把愉悅體驗一口氣享受到底。比如你跑步跑得氣喘吁吁,會想要停下來休息,而在電腦上看喜歡的電視劇,你會一直沉迷其中,不想有任何中斷。

從適應性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是錯的。中斷會使適應的過程延長。你中斷不愉快的體驗,會使這種不愉快延長;而你不間斷地享受快樂,這種快樂可能很快就結束了。

跑步跑得很累,中途停下來休息一會兒似乎有好處,但這樣的中斷實際上減弱了你的適應能力。當你重新開始跑時,會覺得更加痛苦、更加難以堅持。刷劇刷得停不下來,你很快適應了這種快樂狀態,但40集的劇,兩天就看完了,劇終那一刻,你只會感到空虛和失落。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把不喜歡的事一口氣做完,喜歡的事,要適時中斷一下,延長自己的幸福感。

對於一些艱鉅、困難的工作,最好不要拖延,因為拖拖拉拉,會使你的痛苦延長很多倍。而對於刷劇、購物之類讓我們快樂的事,適可而止才是聰明的做法。

假設你剛剛搬進一套新房,興高采烈,打算購置一大批傢俱,那怎樣做購物決策,才能最大限度地獲取持久的幸福感呢?

第一種選擇是,馬上開始瘋狂購物,把所有傢俱買齊。另一種選擇是漸進式購買,先買一張新床,過上半年,再高高興興地買臺電視機,明年再買套沙發。

儘管快速地把自己的家裝飾一新,似乎更讓人愜意,但鑑於“適應”的傾向,

我們只有沿著漸進的道路前進,才會感受到更大的幸福。

如果你能限制花銷,適時踩一下剎車,降低適應的速度,就可以讓自己的錢發揮出更大的“幸福購買力”。

那些一夜暴富的人,什麼都買最好的、頂級的,但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再沒有什麼能引起他的興奮了,正所謂“高處不勝寒”。

這也告誡我們,即使自己的收入變高了,經濟條件變好了,也要逐步升級自己的消費,讓快樂的體驗變得更長久一點。

最後,打破“舒適區”,在生活中注入偶然性和不可預測的因素,也能提高你的幸福感。長時間呆在穩定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人會漸漸麻木,而真正的愉悅,來自新的進步、創新和冒險。

我們渴望財富,無非是想尋找幸福,而真正的幸福源自內心的力量,而不是“飛來橫福”。當我們充分了解了“適應性”,就能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學會珍惜現在,變得更加平和、淡定。

七稜鏡:文學碩士,資深媒體人,崇尚深度思考、自我管理的文字控,每年讀書100本的終身學習者。專注提供自我管理/職場成長深度實用乾貨文。

鏡子宣言:給你智慧和力量,帶你一起越變越好。

歡迎關注、轉發、留言。

期待遇見愛學習、愛思考、追求優秀的你。

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上一篇:鏡子物語:人生最大的侷限就在於,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自身的對映
下一篇:王鷗:所有人心中最完美的那個人,都是因為自己的優秀,而被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