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薦讀】不是每個人都能學會,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學會,而是這些

學習知識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要培養出學習知識的真正興趣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然而這確實是一件最有意義的事情,特別是在當下這個知識就是真正力量的時代,能否真正吸收進知識並且全面運用到生活裡面,是今天這個時代人與人區別的關鍵所在。

特別是,今天人類的知識一方面不斷的在快速迭代著,而另一方面,知識的可傳承性使得今天的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接觸那些最頂尖的精英們終其一生努力彙總出來的知識,然而,雖然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接觸到這些偉大的知識,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真正發揮這些頂尖知識的真正力量。

而這裡面的核心區別就在於,學習知識的目的的不同,就會造成不同的結果,並且會產生兩個相悖而馳的結果,我們可以把學習知識的目的簡單的分成兩種:

為了務實,為了實用的目的而學習知識。

為了探索知識本身,為了探究這個世界奧秘而學習知識。

這兩種不同的學習目的,會造成兩種不一樣的人生,而造成這種人生區別的關鍵,並不是人努力與不努力的原因,而僅僅就是目的地不一樣,就已經決定了結果一定會迥異。

叢林環境打造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裡面一定是務實的,只關注眼前利益的,不考慮未來的,這個本性是內建到我們的基因層面的,它是我們在300萬年前的動物叢林中打造而成的,它是與叢林環境相匹配的。

比如我們的五官,它從一開始就是為了當下的食物而設定的,所有動物的五官都一樣,都是為了在叢林中尋找食物而設定的,這是五官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在叢林裡面趨利避害的。

在叢林中尋找食物,我們時刻都是關注當下的食物的,因為我們基本沒法儲存食物,一旦發現一顆長滿鮮紅果子的樹,我們一定是吃到吃不下為止的,或者說,當下能帶多少就帶多少的,因為誰也不知道,明天再來的時候,這些食物會不會已經被其他動物吃完了。

因此,只要我們在叢林中,我們就得時刻把一切注意力放在當下,發現食物也好,發現小動物也好,發現任何潛在威脅也好,防止肉食猛獸也好,我們的全部注意力,都必須是集中在當下的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生死存亡的叢林。

另一方面,即使我們回到了住處(比如說洞穴),我們也從來不會思考明天的,因為思考了也沒有用,一切都是大自然天然提供的,我們完全無法去左右。

因此,在當時,我們甚至還不會思考!更不要說思考未來!

因此,人的基本本性,包括所有動物,就是隻關注當下的利益的,不思考未來的。

這個本性,已經被強烈的內建到我們的基因裡面,被打磨成完善的自動化反應機制的了,因此,我們的任何瞬間自動化的本能反應,都是隻關注當下的麵包的。

相信未來的能力

然而人之所以能區別於動物,之所以後來能站上食物鏈的頂端,正在於我們能期待未來 ,思考未來。

而這個思考未來的能力,並不是我們一開始就有的。

7萬年前,起源於東非大裂谷的現代智人,也就是後來擴散到全球並且成功統治這個地球的現代智人,他們的基因突然變異出一種能力,或者說人類在300萬年期間的不斷提升智力的過程中,到達智人這個人種時,智力達到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階段,於是現代智人突然出現一種可以相信未來利益的能力,也就是想像未來的能力。

在《人類簡史》裡面,赫拉利把它稱為開始能虛構故事的能力,並且不僅僅是能虛構故事,聽的人還能相信這些虛構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鍵的能力,人類才有的能力。

比如你對一隻猴子說:“把你手上的香蕉給我,你死後可以上天堂,可以有無數的香蕉供你享用”,這隻猴子,包括所有的動物,都不會相信這樣的故事,實際上,基本所有動物除了黑猩猩,都講不出這樣的故事,更別說相信這樣的事故。

而能講這樣的故事,並且聽的人有能相信故事的能力,卻是具有強大的力量的。

於是,部落裡面有某個“強大的”有智慧的人,就開始對大家講這樣的故事,說:“熊是我們的祖先,我們是熊的後代,我是熊的兒子,是熊派來帶領大家戰勝敵人,戰勝猛獸的”,於是大家都相信了。

而只要能形成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期待,那麼不管原先大家有多麼不同,多麼不和,甚至是不同的部落成員,也都可以因為共同的信念而走到一起,共同作戰,而形成共同作戰的分工合作團體,而形成全工合作的體系正是人類強大的根本原因。

而它的起源,就是因為我們可以利用這種對未來的期待,對未來的信念,來克服當下的動物性慾望。

要知道,我們前面的一段已經指出,人類在長達300萬年以上的時間,打造的本性就是純粹的為了當下的利益與慾望的,這個才是我們的基本本性。

同時正因為這個本性是如此的完善與強大,才使得我們需要到近幾萬年,才迭代出可以抵制這個動物性貪慾的能力,

而這個能力的原理,是在大腦層面的激素上加以確保的,它也是內建到基因層面的,否則它就不可能與動物性的當下利益抗衡

期待未來的多巴胺

我們知道,所有的動物,包括人體在叢林中行動後,獲得食物時,大腦會得到快感獎賞,這個快感獎賞就是大腦分泌多巴胺激素而產生的。

而多巴胺的核心機制就是,當機體在叢林中好奇的探索時,一旦得到意外的收穫,大腦就會得到獎賞,而獎賞的值,也就是獎賞快感的大小跟我們的期待密切相關,如果得到的收穫越超出我們的期待,那麼這個獎賞的值就會越大,我們就會得到越多的快感。

因此,理解多巴胺的關鍵就在於結果與期待的匹配程度,它決定著多巴胺分泌的量,結果就是我們大腦得到的快感的大小。

相反,如果某個行動,行動後沒有結果,沒有得到想要的預期,那麼大腦反而會產生抑制激素,以阻止我們再做此類無效的行為,以免浪費在叢林時代極為稀缺的能量。

因此,對當下利益的期待以及對消耗當下食物時的快感,使得我們在本性裡面,有強烈的情緒在觸動著。

我們的所有底層的基本情緒,都首先是當下的,這是已經深深的刻在我們的基因上的,而它是情緒加以確保實施調動的。

因此,要克服當下利益的誘惑,從而放棄手上的香蕉,分享給他人的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事情,就變得難上加難,而它正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所在。

而智人在後期所突變出來的能力,正是因為他突然間可以透過期待未來的收益而獲得多巴胺的獎賞,從而使得期待未來有了動力的保障,這個動力才有可能與當下的利益去抗衡。

也就是隻有我們人類,可以透過對未來夢想的期待,從而也像對食物的期待一樣,得到多巴胺的行動支援,從而使得我們去實現夢想的這一個過程,因為有了多巴胺的快感獎賞而變得有動力。

但是在更多數情況下,當未來夢想與當下產生直接的利益衝突時,往往夢想是不不堪一擊的。

因為,當下的務實往往是迫切及強大的。

務實學習的危害

抱著一本書看,學習知識的這一個調動理性的過程,不是我們大腦的預設狀態,我們的大腦在50萬年前就已經基本架構完畢了,它從一開始就沒有需要讀書識字的環境,因此它不是用來學習知識的,在叢林時代,學習更多的是日常生活裡面的謀生技巧,因此,它的本能是牴觸學習的。

學習是需要我們主動思考的,而叢林時代的現實卻是不用思考的,或者說是抵制思考的,因為佔體重2%的大腦,卻要消耗25%的能量,這在叢林時代是要命的,因此,在叢林時代,本能透過長時間的基因突變與自然選擇的共同作用,把一切對外的基本事務,都打造成一個個自動化的本能反應,這些反應已經內建到基因,形成條件反射,因此,基本是不用腦思考的。

因此,在學習這件事件上,我們每一個人,首先就面臨來自本能方面的抵制。

而另一個方面,正如前文所說的,我們的所有預設狀態下的對外本能反應,都首先是為了當下的利益的,為了務實的,因此,我們當今的教育,當今學生的學習,就都變成了一個有明確目的的學習,那就是為了考試,為了升學,為了未來的謀生,這些都是本能直接調動的。

因此,學習就變成了一個實現慾望的工具,當一個東西變成了工具,那麼工具本身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的目的,因為只有實現了目的,我們的大腦才會分泌讓人有快感的多巴胺,比如每次考個好分數,只要分數達到了我們的預期,我們就能得到大腦多巴胺的快感獎賞。

而如果我們的期待過高,比如100分,那麼我們註定會有一個痛苦的學習生涯。

然而這不是最關鍵的,關鍵的是,學習從此變成了一場角逐名利的工具,我們的注意力全部在結果上,而不是在學習上!

一旦秉著這樣的目的去學習,最終的結局就是,我們都會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者,我們都會失去探究真正知識魅力的興趣,因此,我們今天的大多數人,都是這樣一個極為功利的教育體系的受害者,它使得我們極為浮躁,使得我們無法真正沉下心來學習,更別說是去做那個本來就需要反本能的思考知識的過程。

於是,對知識產生興趣並且主動思考知識的可能就被剝奪了,因為學習本身沒有了多巴胺這類行動驅動力的支援,於是,學習變得了一個個枯燥的過程,讓人煎熬的過程。

利用多巴胺,培養興趣

小務虛本人就是應試教育的受害者之一,而這裡面不僅僅只是教育的問題,還包括我們極為務實的社會文化問題,我早年的學習,純粹就是為了出人頭地,因為對於一個農村的孩子來說,似乎只有考試,考上去,才有機會走出農村。

同時在我的成長環境裡,父母也會不斷的重複強調說:“要好好讀書,你以後才能找到工作,才能出人頭地等等”,然後進入到學校,成績則成為了學生好壞的標準,學校老師家長,所有人都在強調結果,而沒有人告訴你,知識本身才重要,思考才重要!

因此,早期我的學習純粹就是為了這些功利的事情,為了分數,為了排名,為了未來,這使得我發自內心的抵制學習,因為當我越想要分數的時候,我反而越緊張,越考不好,越多巴胺就會越阻止你去學習,結果你就會失去興趣,變得懶惰,甚至達到了深深厭惡這種為了考試而學習的地步,而我卻又不得不學習,如此,進入一個極為惡性的迴圈裡面!

當小務虛覺察到這些問題時,我開始把注意力放在知識本身上,只是此時已經畢業許久,浪費了好多年的讀書生涯,不過這就是人生,不經歷以前的教訓,也總結不出新的經驗。

我開始培養對知識本身的興趣,我發現這是一個相當難的過程,特別是我當時還不懂利用多巴胺來驅動自己。

這樣一來,這個過程就經歷了相當長的探索時間,直到我接觸到多巴胺,我才知道我不知不覺用著它在驅動我去學習。

比如我現在的學習,我會邊學習邊輸出,每學完一小結,我都會把學完的這些知識點,結合到我的寫作裡面,而當每次寫完有結果輸出,那麼我就能看到我每一次學習所帶來的直接結果,於是大腦就會得到多巴胺的快感獎賞,結果學習就變成了一個有多巴胺驅動的有樂趣的過程,效率自然會更高

本質上,我此時的學習也是為了謀生,因為任何一個人,我們首先都得面對生活,因此我知道我學習也是為了寫作,然而拿到網上去發表,以獲得一些收入,這是一個務實過程,我知道我必然必須面對,但更為重要的是我知道這只是其中一個目的而已,如果它成為唯一的目的,那麼我就會把焦點放在結果上,如果廣告收入達不到我的預期,那麼大腦就會釋放阻止我繼續學習的激素,使得我失去學習的動力。

我深刻的知道這一點,因此,除了承認我必須面對這個現實以外,我對學習還賦予另外一些未來期待的價值,來促使大腦能得到更多多巴胺獎賞,比如我會告訴自己,對於最長遠的未來,是知識本身的價值,當我每次學習完並且嘗試去思考輸出後,我能感覺得到我在這一個過程中的成長,我的知識面正在變得越來越廣,並且越來越有深度,它讓我感覺到我的大腦裡面的知識正在像滾雪球一樣,在不斷增長。

當我能感覺得到這個事實時,並且被我賦予了最高的重度度後,我發現我發自內心產生強大的動力,因為我深刻的知道,知識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習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它會在沉澱到一定程度爆發,而我在這個積累的過程,還能感覺得到每次輸出後的小成長,這讓我對一個可期待的強大未來的我產生了堅定的信念。

而這樣一個信念,使得我可以超越務實的學習目的,即使我沒法避免學習也是為了現實的謀生,但它已經不是唯一目的,因此,即使有時候學習後輸出的文章沒有帶來任何當下的回報,但我卻能從對未來的期待,而使得學習這個過程,變成了發自內心的有樂趣的過程,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這就是透過對未來的期待來對抗當下務實的本能的一個例子,而它不是心靈雞湯類的,它是透過巧妙的利用多巴胺的機制,來達到使得這個未來期待也能產生多巴胺的支援,從而使得未來的夢想,也能產生強大的驅動力,來抵制當下的目光短淺。

而所謂的興趣,就是你發自內心的喜歡,發自內心的想要去學習,想要去思考,而它在大腦上的體現,就是大腦多巴胺的機制。

這就是人性,當你懂得人性的這些機制後,只需要巧妙的利用一些機制,人生即可以發生實質的改變,這就是人生智慧。

上一篇:為什麼現在的男人都喜歡獨立的女性?這些理由告訴你什麼是最佳年齡
下一篇:一切冥冥之中早有定數,屬於你;不屬於你,不屬於你;你也求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