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聽懂另一半》:兩性各有一套慣用語言,誤解常始於不對等的溝通

經常能聽到一句話:他不是不懂女人,只是不想懂你罷了。一般這句話出現的場景是女人抱怨男人,而旁觀者則是恨鐵不成鋼地用一句“只是不想懂你”來為這番傾訴畫上句號。只是,這樣的說法真的正確嗎?

一、她和他

小言是我一個很好的朋友,去年她和男朋友大吵一架,離家出走,從廣州跑到我這待了一個星期。根據她的描述,兩人吵架的緣由是房子裝修問題。

小言和男朋友在一起三年多了,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去年,兩人便掏空積蓄在廣州付首付買了個小房子,今年開始裝修。在裝修房子的過程中,小言覺得男朋友不上心,什麼事情都是她在跑,當她提出問詢的時候,男朋友總是看都不看一眼,就說這也好,那也好。

本來裝修房子就是一件磨人的事情,次數多了,小言就生氣了,說男朋友不愛她,因為他一點也不關心彼此的未來,然後這個暴脾氣的姑娘一氣之下便休了年假,跑來我這裡窩著了,賭氣說:眼不見為淨。

時間往前退一些,在小言來我這的路上時,我便接到了小言男朋友的電話。電話裡,小言男友讓我好好帶小言散散心,說她最近為了裝修的事情太累了。我問他兩人為啥吵架,小言男友說小言是個對住宿環境要求很高的人,也很有自己的想法,而他則沒什麼要求,所以從一開始,裝修的事情他便是讓小言做主,只要是小言喜歡的,他都沒意見。但是最近他工作比較忙,所以有幾次小言問他的時候,便隨意敷衍了一點……

所以,她和他之間真的是沒有愛情了嗎?作為旁觀者,我覺得答案是否定的。那為什麼明明是相愛的兩個人,卻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二、親密性和獨立性之間的不對等

最近在讀泰南的《聽懂另一半》,作者在書中有很多關於男女溝通方式差異的描寫,其中有幾句話是這樣說的:

女性使用的是一套有關人際關係和親密性的語言,而男性使用的是一套有關地位等級和獨立性的語言。

對大部分女性來說,溝通的語言主要是一種情感式的語言,一種建立感情、協調關係的方式,重點在於展現相似點和匹配經歷。對於大部分男性來說,語言主要是一種等級森嚴的社會秩序下保持獨立、協商與維持地位的方式。

所以很多時候,男女之間出現的爭吵,更多是因為男女思維的不對等造成的。

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這種不對等便註定存在,從生理心理各個方面都不一樣,這也註定了男女各自的溝通慣用語言是不一樣的,作者也提到,這種不對等差異更類似於文化差異,消除不了,只能共存。

對於個體而言,當我們處於同一語言環境下,受同樣的教育,潛意識裡面,我們會認為彼此之間的觀念只是大同小異,因此,面對與自己不同的風格,便容易產生誤解,而這種誤解一旦被過度解讀,誤會也就隨之而來。

要改變這種現象,我們要做的便是認同男女之間的差異是類似文化差異一樣的存在,當我們接受這種差異後,在面對不同風格的個體時,就不會再去針對發言,也就可以做到不過度解讀行為,不誤解彼此動機,客觀理智去看待個體的行為。

三、這樣的溝通,不只在親密關係適用

其實,“接受文化差異,消除不對等性”在人與人的溝通也適用。每個個體,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原生家庭不同,成長環境也不同,因此,每個人對待外界的反應和處理方式也不同。因此,不單是親密關係之間存在不對等性,人與人之間其實也是存在不對等性的。

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我們都免不了要和他人打交道,如果溝通的順利,或許生活會輕鬆許多。

在我們對外的溝通模式中,亦要學會接受差異的存在,不過度解讀他人的語言和舉動,這樣,一個自己可以輕鬆許多,另一個,給別人的感受也會舒服很多,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人際關係便會變得融洽起來。

結語

正如安德魯。葛洛夫所言:我們溝通得很好,並非決定於我們對事情述說得很好,而是決定於我們被瞭解得有多好。

接受文化差異,消除不對等性,讓我們從聽到變成聽懂對方,生活方能萬丈彩虹。

上一篇:一個女人想你了,訊號會很強烈,別不解風情
下一篇:散文:你是一種感覺,寫在夏夜晚風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