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生活那麼美,為何我們遇不到

曾看到過這樣兩幅漫畫:一幅題為“沒有影子的人”畫的是一群醉生夢死的人乘坐著現代文明交通工具在摩登的大都市裡飛速狂奔,身後則是被這群人遺落下的影子滿頭大汗的在追趕。

另一幅題為“新時代的乞討者”畫的是一個穿金戴銀的大胖子愁眉苦臉的坐在街頭向路過的人乞討。

兩幅充滿反諷意味的漫畫,雖題材內容不同,卻表現出同樣的批判主題:即高科技物質文明時代背景下精神文明之失落。

快節奏的生活和工作,換來的是精神的困頓與疲乏;物質的泛濫,帶來的是靈魂的流浪和卑微。

我們生活在一個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物質基礎充分優越的時代,同樣我們也是生活在一個精神層面異常“浮躁”的時代。

負重

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不斷衍生出許多新事物,同時也延展出許多表達的渠道,比如網路時代的到來,在這個時代契機下,出現了一大批的網紅主播,如今網紅主播已不再稀奇,因為上演了太多“一夜成名,瞬間暴富”的扎堆兒傳奇,一時間風光無限,引來無數人的豔羨和效仿。

其實在這一時代現象的背後有許多的問題值得好好討論與反思。人們有兩種嗜好,一個是喜歡看野雞變鳳凰,另一個喜歡看鳳凰變野雞,其實就是兩種心理,一種是同情弱者的心理,一種是仇視富者的心理。

看到一個不如自己的人慢慢好起來是一種欣慰,但是太好了,比自己還好就又會變成嫉恨。

天時,地利,人和,順應時代潮流加上便利的客觀條件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和勤奮才會成功,而多數人往往只看到前兩面而忽視了自身的努力。傳統精神被遺忘,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在現實的“強姦”下靠著“意淫”理想來掙扎著過。誰還能在這樣的時代環境下保持獨醒呢?我們必須回到傳統精神文明中去尋找答案。正所謂:“福禍相依,物極必反”。

有人說,人的一生都在解一個魔咒。

中了魔咒的人都難免要經歷這樣的命運:少年時的血氣方剛,橫衝直撞,壯年時的追名逐利,人情世故,中年後的物情衰歇,世事淡泊,遲暮之年的返璞歸真,靜觀風雲。

人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找回失去的起點,找回在起點上迷失的自我。忙忙碌碌,千百回的苦苦追尋又擦肩,以為再也找不到,以為他在前方已走遠,卻不知那燈火闌珊處就隱藏著一生的答案,只差你的一次驀然回首。原來一切追逐與放棄,擁有與失去都是徒然,枉然,風吹雲散,終漏出澄澈無染的藍天。

儒家學派講究“中庸”之道認為世間萬事萬物在執行發展中無不遵循著“中和”的原則。

閒適

且認為每個人都是肩負著使命降臨到這個世界上的。好比花兒有綻放的使命,鳥兒有飛翔的使命,魚兒和蝴蝶有點悟莊周的使命,蘋果有砸牛頓的使命,雪兒的照片有緩解我相思的使命,同樣的梵高也有割耳朵和畫《星空》的使命,尼采有發瘋和宣講“超人之說”和“上帝死了”的使命,貝多芬有耳聾和創作《第五命運交響曲》的使命,司馬遷有受宮刑和編寫《史記》的使命,羅密歐與朱麗葉梁山伯與祝英臺有自殺和化蝶為愛代言的使命,隔壁村愛偷雞摸狗的王二蛋有為了心愛的李春花改邪歸正感動全村人的使命。

“中和”之道在感情表達上要講究“哀而不傷,樂而不淫”。

即要適度,太過或不及都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和誤解,如何恰如其分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是一件高超的技術。

控制自己的情緒使之安定平和不走極端這就是“中”;當情緒流露之時,要方式正確符合約定俗成的倫理規範這就是“和”。這樣才能在人際交往中獲得尊重和認可。

如果真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那麼修身養性就變得有意義了,因為做事情合乎“道”是人生取得成功的前提,無論時代如何發展,遵守一些最根本的精神品質去為人處世卻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上一篇:人之生靈亦有命,星星之空似星火
下一篇:由長歌行引發的深思,面對家仇國難,李長歌的做法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