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心理學:一段明明並不幸福的關係,為什麼偏偏離不開?

一段明明並不幸福的關係,為什麼偏偏離不開?

人與人建立關係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滿足需求。兩個人在一起,是因為能夠各取所需、互相成全。然而在現實中,經常會有充滿情感糾葛的、令人感到痛苦的關係。面對這樣令人痛苦的關係,自然應該是離開。可是偏偏就有人沉浸在這種痛苦的關係中,無法自拔。我們可以透過一個人對關係的態度,瞭解他內心的成熟度。一般而言,心智成熟的人更懂得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是親子關係、朋友關係,還是親密關係,處理起來都能夠得心應手。然而,具備這5個特徵的人,卻很難擺脫一段不愉快的關係。

具備這5個特徵的人,很難從痛苦的關係中走出來

迎合他人的期望

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從小就形成了迎合他人期望的行為模式。小的時候,為了討好父母而違背內心的真實想法,努力迎合父母的期望。長大後,他們將童年的行為模式內化為人格。在他們看來,想要得到他人的認可和接納,就要學會迎合他人的期望。一般而言,這類人幾乎沒有叛逆期。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叛逆期的孩子,幾乎很難形成成熟而獨立的人格。這類人在處理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時,往往容易過於偏激。他們認為在關係中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好,從來不會批判性地看待別人,反而越陷越深。

自我感動

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做事情太過於感情用事,只注重過程從來不在乎結果。於是,他們付出自己的所有,去追求一段原本就沒有結果的關係,到最後只能自我感動。他們從來不會反思自己的行為,因為他們從來不以結果評價成敗。他們覺得自己付出這麼多,就已經足夠感動自己了。這類人在生活中屬於體驗派,從來不會執著於得到什麼,而是重在參與、重在感受和體驗。這意味著,在一段別人看上去很痛苦的關係中,他們自己卻享受其中。他們透過美化的方式,將這種痛苦視為一種享受。

抱有不切實際幻想和期待

有些人之所以難以擺脫一段痛苦的關係,是因為總是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和期待。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因為個體在看到現實中的種種挫折和阻礙的時候,會產生極大的挫敗感。為了緩解這種感覺,在心理防禦機制的作用下,產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和期待。這些幻想和期待,都是為了緩解內心的挫敗感的。就好像一個人陷入沙漠之中,經常會出現幻覺一樣。這種幻覺,其實是個體潛意識中願望的投射。如果個體能夠擺脫這種心理防禦手段,接納現實中的挫折,就能夠擺脫令人痛苦的關係。

情感依賴

難以從痛苦的關係中走出來的人,通常都有很強的情感依賴。這裡所講的情感依賴,並非普通的“粘人”,而是心理學中講的“心理共生體”。嬰兒在出生之後,要剪斷同母親連線的臍帶;嬰兒在長大成人後,也要剪斷心理上同母親連線的臍帶。可是有些人一直沒有剪斷同母親的心理臍帶,其結果就是心智不成熟、無法獨自生活。有些人將這種關係投射到戀人身上,就會出現心理臍帶現象。在他們看來,戀人就像是自己的母親一樣,並不是真的不喜歡自己。因此,這類人也會有一種自戀心理,總覺得戀人的拒絕其實是故意說反話。

缺乏對自我的認知

缺乏對自我的認知,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的人,就會執著於一段痛苦的關係中,無法自拔。一個心智成熟的人,應該懂得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別人的安排。作為成熟的人應該有主見,有自己對世界的認識。要有獨立的人格,要有自己的價值體系,要有自己的信念、態度、志向,要有自己對生命的理解,要有自己的生活目的。但是缺乏自我認知的人,這一切都是模糊的。儘管他們會覺得疲憊、心累,會覺得缺乏生活的熱情和動力,但是他們卻不知道這是因為身處一段失敗的關係中導致的。

如何擺脫不愉快的關係?

對於父母關係而言

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有諸多問題都是來自於原生家庭,因此我們跟父母的關係就會矛盾。當然,我們成長的方向是與原生家庭和解。但是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無法做到同原生家庭和解。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與父母的相處會讓我們感到痛苦。因此,我們需要同父母保持界限感。如果關係很糟糕,那麼就要離開家庭一個人居住。定時保持聯絡即可,這樣對彼此的成長都有幫助。儘管暫時不能處理同父母的矛盾,但是要給父母一些耐心,給自己一些耐心,最終有一天會和解的。

對於親密關係而言

親密關係相比於親子關係而言,算是比較單純的關係,因為不牽扯倫理層面的問題。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去選擇自己心愛的,對方也愛自己的人為伴。在前文所言,關係的本質是需求的滿足。試想,你愛的那個人不愛你,這意味著對方可以滿足你的需求,而你卻無法滿足對方的需求,那麼這段關係就是不成立的。親密關係中不要為難對方,不要為了讓對方迎合自己的期待而受到委屈。要客觀看待人與人的關係,不要陷入一段痛苦的關係中。

總而言之,千萬不要讓自己陷入一段痛苦的關係中,對彼此都是一種折磨。

作者:九霄雲客

上一篇:男人是否真愛你,“接吻”時的這2個細節,藏著你想要的答案
下一篇:秦海璐的茶藝哄老公法,建議每個女人都可以學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