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一個人越厲害,越懂得“沉默”

01

詩人徐志摩曾寫到:“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而沉默,於我們而言又是什麼呢?

有的人認為,沉默便是一言不發,不善言辭,其實不然。

沉默,是不輕易站隊,不隨隨便便將自己剖析給別人,用腦子思考而不是用嘴思考。

《甄嬛傳》中,剛出場即止步於此的夏冬春。

在御花園以皇后為噱頭,肆意妄為欺壓安陵容,嘲笑她卑微貧窮。

而與皇后勢不兩立的華妃,恰巧便看見了這一幕,便賞了夏冬春一丈紅,去滋潤那豔紅的楓葉。

遊戲有個專有名詞“獻祭流”;

指的便是千里送人頭,禮輕情意重,而夏冬春的多嘴多舌,是妥妥的獻祭。

要說華妃也並非心慈手軟之人,怎麼會因兩個低位份的常在,而親自出馬解決事端呢?

其實啊,華妃只是想給宮中新來的各位一個下馬威。

讓她們知道:

“本宮雖位份不及皇后,確是比皇后還尊貴的女人”

“不該說的話,一旦說出口,便要承擔說出的話的責任”。

沉默不是說不允許說話,而是要少言少語。

如果你所說出的話,遠沒有沉默的價值大,那還是不說為妙。

其實啊,一個人越是厲害,越是懂得“沉默”

02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沉默”著去觀察,去思考

有個短劇影片,名為《閉嘴》。

一對兒情侶在吵架,女人指責著男人,數落著男人,而男人只是低著頭,未發一言。

這時男人的一位女性同事看到了這一幕,便對女人說“他人那麼好,你怎麼可以這樣對他”。

話音剛落,這對情侶,便同時轉身對她說了句“閉嘴”。

俗話說“別人的事兒你少管”,在不清楚雙方之間發生了什麼矛盾之前,便冒冒然參與其中。

為看似弱勢的那一方發聲,實際上雙方中的任何一人,都覺得你在多管閒事。

如果這位女同事懂得“沉默”,便能觀察到男子一言不發,是因為他有錯在先。

女子再三指責卻句句屬實,無不妥之處。

爭吵,本是情侶解決問題的方式,在女同事眼裡便成了一方對另一方的欺壓。

不去思考自己什麼身份,便著急忙慌的施展“援助之手”,會讓人嗤之以鼻。

懂得“沉默”,不是說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沉默不是顯擺自己的逼格,而是在沉默中觀察和思考“需不需要說”。

嘴上無用功不及腦力活動,嘴會發聲,而腦更懂得“無聲勝有聲”。

都說“我們用兩三年學會說話,卻要用一生去學會閉嘴。”

人人都說,要知道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可真正做到的沒有幾人,但做到的確是真正厲害的人。

03

真正厲害的人,懂得“沉默”,說有用的話,做懂大局之人

清代李漁在《閒情偶寄·詞曲·格局》寫到:

文章所忌者,開口罵題。便說幾句閒文,才歸正傳,亦未嘗不可,胡遽惜字如金。

他們惜字如金,難道是為了不浪費筆墨嗎?

當然不是,他們是為了提升詩的質量,濃縮的才是精華,多餘的話實在沒有營養。

我們也應該惜字如金,說有用的話,懂得“沉默是金”。

親戚家的一個孩子,不喜歡說話,家長們便說她不敢說話。

好像在家長的眼裡,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往往是別人家的孩子,也是他們心目中的好孩子。

可在一次和她的交談中;

她告訴我:“我不是不敢說話,只是不想說廢話,我只想說有用的話。”

相比於同齡人的聒噪,她顯得格外沉穩了些,也更有成大事的風範。

小孩兒仍有如此覺悟,成年人以多說為益未免太過幼稚。

張嘴容易閉嘴難,說話可以裝,可沉默是裝不出來的。

能說會道的人,固然有誇讚之理,而懂得沉默的人,更是有心中的格局。

04

“沉默”是不表態但也不認可的倔強

《知否》中的明蘭與顧廷燁新婚,秦姨娘便給顧廷燁塞通房,為難新婦。

通房也是相逼,可明蘭並未做出表示,只是說了句“這要由夫君定奪”。

明蘭深知秦姨娘要開口數落,便申請自跪祠堂,讓小秦氏想說的話又咽了下去。

這樣一來,既不會讓夫君因自己擅做決定而發怒,又讓小秦氏無法多言,吃了啞巴虧。

這便是明蘭懂得“沉默”的智慧。

很多時候,爭執的兩人為自己討說法,便拉攏外人,這時我們只需“沉默”。

各自都有各自的理,事情真正的經過我們也不知道,便不易站隊。

沉默,是不表態但並非認可,聰明的人往往懂得沉默。

越是厲害的人,越是懂得“沉默”。

上一篇:稻盛和夫年幼時受欺負,母親遞給他一把掃帚,成就他敢於擔當的性格
下一篇:《一世成歡》已成過去,尋找失落的愛情又一9.8分古言驚豔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