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關係變壞,都是從這兩個字開始

文|琪雪

【原創不易,且看且珍惜】

一盒純牛奶放冰箱裡,保質期是21天;一旦開啟不喝,12小時就壞了。

一份親密無間關係,建立需要幾年。一旦不聯絡,幾個月就淡了。

人們常說,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換來這輩子短暫的相遇。

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即是緣分。能成為朋友、戀人甚至親人,都是上輩子拼盡全力的結果。

不虧欠,不計較,不對比,才是維護關係最好的方式。因為關係變壞往往是從這兩個字開始。

多少友情止於“計較”

《莊子·山木》說:“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意思是說,君子之間的交往,不因利益驅動,而是源於互相寬懷的理解。因此在外人看來和白水一樣清淡。小人之間的交往,卻多因利益驅使,利益過後,人與人之間關係便如過眼雲煙。

真正的友情,沒有老酒的濃烈,有的只是如細流般長流。

蘇軾有個朋友名叫韓宗儒,兩人交情頗深。韓宗儒酷愛吃羊肉,可總是囊中羞澀。

他偶然得知,名將姚麟許酷愛蘇軾的書法,於是拿著蘇軾的回信到姚麟許那裡換肉吃。

蘇軾知道這件事後,只是哈哈大笑,並未責備他。

一日,韓宗儒嘴又饞了,翻箱倒櫃都找不到蘇軾的信。於是,一天之內連寫了好幾封信給蘇軾,還專門派了一個僕人站在門口等候蘇軾的回信。

不巧的是,蘇軾這日正在處理公務,沒有時間給他回信。於是他幽默的告訴門外的人:“回去告訴韓宗儒先生,本官今日斷供!”

韓宗儒為滿足自己果腹之慾,拿蘇軾私人書信換羊肉,確實不是君子所為。

可是,蘇軾知道後,並未生氣,也沒有斥責對方,而且幽默迴應。既保住了對方的面子,也委婉的拒絕了對方。

對於朋友犯的小錯,不計較,才能維持友情的長流。不計較,不僅是一種優雅的姿態,更是一種高潔的品格。

正如人們常說的:“幸福不是收穫得多,而是計較得少。”

誠然,生活中多一分計較,便會多一分憂愁煩惱;少一份計較,才能多一份從容自在。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不在於得到的多了,而在於計較的少了。

多少愛情,止於“虧欠”

知乎上,有一個這樣的問題:“勢均力敵的愛情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其中高贊回答:“互相理解,互相追逐,因為持平,所以不論怎麼跑,都不用擔心弄丟對方。”

最美好的愛情,不就是一份對等的愛情嗎?

我不用因為你的優秀而惴惴不安,也不用因為低就你而高高在上。

我們棋逢對手,勢均力敵,彼此欣賞,彼此理解,彼此溫暖。

可生活中,卻有很多曾經相愛的的人,因為“虧欠”二字,將關係搞得分崩離析。

《無問西東》劉淑芬和許老師便是如此。

劉淑芬傾盡所有幫助許老師完成學業。可是畢業後,許老師卻不願意履行“娶她”的諾言。

雖然劉淑芬透過去許老師單位大鬧一場,迫使許老師娶了自己。可是兩個人的關係,卻早已經如同陌生人一般。

許老師寧願忍受一夜飢渴,也不願意用劉淑芬的杯子喝水;許老師寧願忍受劉淑芬無端的辱罵,也願意開口捅她說一句話;許老師寧願被左鄰右舍嘲笑,也不願意和她維持表面的和睦。

婚姻如斯,何其悲也?

我一開始對許老師的無情而憤憤不平,可後來漸漸理解了他的苦楚。

無論劉淑芬如何鬧騰,她嘴裡說的最多的是“當初如果沒有我……”。而許老師之所以打不還手,那不還口,也是因為劉淑芬所說的“當初”。

當初的付出,明明是因為愛,到頭來卻變成了“恨”和虧欠。

劉淑芬因為這份虧欠,迷失了自己,成了面目可憎的怨婦。許老師因為虧欠,放棄了男人自尊,成了人人同情可憐的笑話。

一份虧欠,毀了一段愛情,也毀了兩個人的一生。

其實,無論在任何關係中,都不能讓對方產生虧欠感,而應該是有來有往的良性迴圈。

虧欠多了,愛就變了味,失了衡。失衡久了,感情就淡了,怨懟就生了。

畢竟平等相處,才是一切關係良好發展的基本法則。

多少親情,止於對比

最近國家釋出三胎政策,呼籲大家生三胎。訊息一出,便引起了大家廣泛的討論。

有人說:現在養孩子成本太高,根本養不起;還有人說:一個孩子養的都費勁,哪有精力顧得過來三個。

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下面這個評論

“兩孩子都沒辦法將一碗水端平,三個孩子怎麼端?”

傅首爾在《奇葩說》中,說過這麼一段話:“如果老大不同意,那就堅決不生二胎。”這句話的背後,隱藏著的是父母能否給兩個孩子相同的愛。

可究竟怎麼樣才算是一碗水端平了,怎麼樣才算給了相同的愛呢?

你有一個蘋果,一個梨,分別給了兩個孩子。這算是公平嗎?

還記得《金牌調解》節目上有這樣一個老人:她的老伴剛去世,自己也沒有經濟來源。可是她生的四個孩子卻沒有一個願意贍養她的。

於是,她來參加《金牌調解》,希望在節目組的幫助下,自己有一個好的歸宿。

當主持人問四個已經成年的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贍養老師時,他們無一例外覺得母親偏心。

可有趣的是,沒有人覺得母親是偏向自己的。

老人聽了孩子的控訴,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耐著性子結合當時具體情況,給四個孩子解釋為什麼當初她會做這樣行為。

人們常說,養兒防老,可養的兒子多了反而無人可依。為何?

造成這種現象原因,不僅僅是部分父母的偏心,還有一部分是作為子女的在比較。

拿到梨,卻覺得父母為什麼不再給自己一個蘋果。拿到了蘋果,又要計較自己得到的蘋果是不是最大的。拿到最大的蘋果,又計較為什麼自己拿的不是最甜的。

比較有時候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你奮進動力的同時,也可能讓你迷失。

周國平曾說:“對於人際關係,我逐漸總結出一個原則,就是互相尊重,親疏隨緣。”

人生的快樂,不在於你看清了多少事,而在於你看輕了多少事。

從現在起,不心生虧欠,不計較得失,不做無謂的對比。用真誠的心,去接納和感恩每一個遇見,珍惜每一段緣分

——今日話題——

你覺得父母偏心嗎?

—END—

【我是琪雪,一個愛閱讀,愛寫作的理工女,用情打動,用文字溫暖你。

每晚8點,不見不散

。如果你喜歡我就點贊、關注我吧。】

上一篇:女人在愛與被愛之間,會有什麼行動呢?看完你會有什麼樣的想法
下一篇:“老婆,你陪嫁的30萬給我妹買房,我是老公聽我的,不許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