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婚姻】妻子發現丈夫不能做的事,他竟然這樣做,結果. . . . . .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人和人關係的本質一定是需求的互相滿足。

因此一段在旁人看起來再不匹配的關係,如果內部能夠實現需求互補,它都是穩定且堅固的。同理,一段關係的崩壞,也一定是從內部的不匹配開始的,魏先生的婚姻則完美驗證了這一概念。

魏先生和他的妻子相識於兩年前,彼時魏先生單身多年,對愛情溫柔的渴望達到了巔峰,而那時還不是魏太太的李茉剛剛離婚,正處於急需有人愛證明自己價值的時期,兩人乾柴烈火一見鍾情。

在一起之始,兩人可謂是琴瑟和鳴好不恩愛。李莉懂成年男人的壓力,給了他無盡的溫柔和體貼,魏先生則給了李莉極大的鼓勵和安慰,在當時的他們看來彼此就是自己的真愛,所以在一起一年多後,魏先生不顧家人反對和李莉結婚了。

魏先生家人反對這段婚姻的理由很簡單,李莉離過婚還帶著一個孩子。

這意味著魏先生婚後要撫養李莉的孩子,在經濟上會是很大的損失,且囿於傳統道德,人們會認為魏先生自降身價娶二婚女是因為他有某些方面的問題,可當時被愛情衝昏頭腦的兩個人,並不想理會這些。

不得不說,傳統觀念雖然迂腐,但在看待一些人性問題時,還是格外犀利的。短暫的恩愛後,魏先生和李莉的矛盾日漸浮出水面。

最顯而易見的問題,就是孩子的問題。

魏先生想和李莉生一個自己的孩子,但李莉始終推脫,希望等自己和前夫的孩子再長大一些,兩人就此問題爭吵過很多次。

李莉認為魏先生一味地催自己生孩子,是把自己當成生育工具;而魏先生認為李莉和自己結婚卻不給自己生孩子,是在利用欺騙自己,再加上兩人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累積的怨氣,導致兩人的關係極劇惡化。

兩人都覺得自己冤屈,但其實在這場戲裡沒有人無辜。

初婚二婚只是表面現象,兩人最初之所以能夠走到一起,是因為需求一致:對愛慰藉的強烈渴望。

因為愛情的需求佔據了需求的大部分,所以魏先生不在乎李莉是否結過婚是否有孩子,他要的只是那一份溫柔。

當初的愛是真的,只是當荷爾蒙褪去激情不再,社會身份的變化,愛情摘下了它朦朧的面紗,每個人真實的需求便展露無遺。而真實需求的不一致,才是導致他們矛盾四起的真正原因。

婚姻能夠持續多久,說到底取決於兩人能夠為對方提供的“價值”持續多久。

當一方提供的價值不是另一方所需要的,若沒有質變的事件發生,這段婚姻就離崩盤不遠了。當一段婚姻失敗時不要試圖用弱者的姿態,來為自己博取同情。

任何人都不要高估自己的純潔,人本質上都是自私的,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利己,即便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在魏先生的這段婚姻關係裡,誰都沒有錯,只是這兩人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婚姻的意義就是每天解決問題,解決需求不一致、孩子、工作的問題。那些能夠相愛一生的伴侶,都是解決問題的高手。現如今離婚率如此之高,是因為有太多的李莉、太多的魏先生,遇到問題的首要想法是不委屈自己,迅速逃離,而不是解決問題。

當然這是時代環境下的必然價值觀,談不上對錯。但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愛情和婚姻不一樣。

愛情是情感交換,而婚姻是價值交換。

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太過追求婚姻的羅曼蒂克,而忽視了婚姻的現實原則。愛情、肉體、婚姻三者統一當然是理想狀態,但它的困難在於,婚姻是一種社會組織,在本性上是要求穩定的,可是作為它的自然基礎的性愛卻天然的傾向於交易。

因此太多認識不到背後原理的痴男怨女,滿懷憧憬地走進婚姻,以為可以擁有得天獨厚的愛情,卻被沾染了一身的雞毛。於是男人厭棄、女人愧疚。

經濟學家薛兆豐曾說:婚姻就像兩個人合夥辦企業,辦的是家庭企業,籤的是終身批發的期貨合同。

每個人都要提供相應的資源和價值,身體、美貌、情緒、經濟、家庭等等。每個人給出的資源,和發揮作用的時間也不一樣。

因此成熟的男女如果只是戀愛,倒也罷了。但若要走進婚姻,就應該全方面地考慮清楚,並且去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問題。

莫等到問題解決不了,最終只能落下怨恨。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Nigel Barber (2003) Divorce and Reduced Economic and Emotional Interdependence, Journal of Divorce & Remarriage, 39:3-4, 113-124, DOI: 10。1300/J087v39n03_06

上一篇:孩子做這些事,媽媽不會阻止,但家長卻會寬慰!這樣的教育太重要了
下一篇:戀愛中和對方和平相處,進入絕佳狀態,你需要掌握的五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