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聽聞孔明去世,他卻大笑,蒼天有眼,蜀國有救矣,隨後被劉禪賜死

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中,《三國演義》一直因為其鮮明的人物特色和獨具魅力的情節設定吸引著一代又一代人的關注及鑑賞。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個極具神話色彩的人物。但同時,他也是個頗受爭議的人物。有人說,諸葛亮是天之驕子、是智慧的化身、是隱世奇才;也有人說他看不清時局,跟錯了人,耗盡了蜀國的國力最終推動蜀國走向滅亡。

眾說紛紜,也難以抵擋諸葛亮本人的傳奇色彩。為了蜀國,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後含恨病逝。劉禪得知神運算元諸葛亮去世之後,倍感悲愴,追封其為“忠武侯”,充分肯定了他對於蜀國的貢獻。

諸葛亮去世後,人們都在嘆息一代天才的隕落。可此時,還有一種聲音出現在了人們的耳邊。有一人聽聞孔明去世後,撫胸大呼:蒼天有眼,蜀國有救矣!此人是誰,為何如此討厭諸葛亮?

探究那段故事後發現,原來說出此話的人曾經是劉璋的手下,名為李藐。

為保一方安寧,主動繳械投誠

劉璋一開始是益州牧,獨自佔據一方,護佑一方安寧。對於益州的百姓來說,劉璋是個好的領導者。劉璋和劉備本是兄弟,但劉璋的仁慈和善良,讓他很快將自己的領地交給了劉備。

當年劉備向周邊進軍的態勢轟轟烈烈,劉璋為了讓百姓免遭生靈塗炭之苦,便主動向劉備軍隊繳械投降。只是沒想到,劉備在益州反客為主,頗為囂張。

益州的百姓看在眼裡,都在默默為劉璋鳴不平。同樣,劉璋的部下也對劉備頗有微詞。為了籠絡人心,穩固自己在益州的統治,劉備將劉璋曾經的手下收歸己用,比如黃權、費觀等人。

在劉備入主益州之際,李藐不像其他臣子那樣表現出了臣服的狀態,而是破口大罵劉備、諸葛亮等人,用詞不堪入耳、毫不留情。

在以李藐為首的一眾士族眼裡,劉備不過是個種田賣草鞋的凡夫俗子,他何德何能可以取代劉璋?抱著對劉備的不滿,李藐四處散播劉備的壞話,說他心機深、冷漠無情、與自己的親兄弟兵戈相向,還罵他不仁不義、忘恩負義等等。

除了罵劉備之外,諸葛亮也是李藐重點攻擊的物件,他罵諸葛亮為虎作倀、狡猾邪惡、是非不分等等,言辭頗為激烈。

不受重用的李藐

面對李藐的漫天謾罵,劉備也不是個衝動的人。他不僅沒有動怒,反而藉著李藐的由頭收攬了一波人心。

面對明確不服自己並堅決緊閉城門不肯投降的黃權,劉備給他封了個偏將軍;面對整日說自己壞話的李藐,劉備將其安排在廣漢郡擔任一官半職。這就像我們如今常說的那句玩笑話“你虐我千百遍,我待你如初戀。”劉備的這種大度和坦然,也漸漸在益州收穫了軍民好感。

話說,李藐此人也就嘴上功夫厲害,實際本領倒真沒多高。劉備給李藐安排好一官半職以後,並沒有再重用過他。一是因為他心機深,讓人猜不透;二是因為他對自己有成見,且才能一般。相對於自己的謀士諸葛亮來說,李藐就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後來,諸葛亮漸漸成為了在益州有主導權的人物。李藐看著此人後來居上,心中自然也蠻不是滋味。諸葛亮成為宰相之後,堅決帶領蜀國進行北伐戰爭。面對此決定,朝中有人支援也有人反對,大家各持己見,互不相讓。

在北伐這件事情上,李藐也持反對態度。在李藐眼裡,進行北伐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情,沒必要去打。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公元263年的蜀國共有108萬人口,而魏國有443萬;蜀國轄區面積106萬平方公里,魏國有291萬。這樣比起來,可以說魏蜀兩國差距懸殊。以蜀國國力去攻打魏國,無疑是以卵擊石。

這些現實情況,身為宰相的諸葛亮都心知肚明。可無奈啊,劉備白帝城託孤,他若不做出點成績來看看,又有何顏面再見劉備呢?

禍從口出,終難逃一死

令人惋惜的是,諸葛亮大業未成身先死,最後抱憾而終。在舉國上下皆為之悲愴的時候,李藐反倒樂得合不攏嘴。他撫胸大呼:蒼天有眼,蜀國有救矣!

李藐這話一傳出,人們都感到非常震驚。一傳十十傳百,這句話漸漸傳到了劉禪的耳中。面對此人如此詆譭蜀國功臣的行為,劉禪可不像自己的父親那麼仁慈,他二話不說,賜死了李藐。

就這樣,一生嫉妒諸葛亮的李藐最終死在了自己的口無遮攔之上。李藐被賜死,在益州也沒有引起很大的轟動。畢竟,此時的益州早已是劉禪一家人的天下。處死一個無名小卒,誰也不會放在心上。

這些人的恩怨情仇,不過是給人們增添了些飯後談資。諸葛亮死後,一直被後人悼念至今;但李藐死後,幾乎是無人問津。李藐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小丑的模樣,著實令人感慨萬分。

小結:

飯不能亂吃,話也不能亂說。李藐的才能平平,但努努力也能幹出一些成績。可是他並沒有安分守己,反而將自己的目光過多地集中在他人的身上。

他對諸葛亮的羨慕,眾所共知;他的才華遠不如諸葛亮,大家心中也都如明鏡一般清楚。李藐以為自己透過詆譭諸葛亮就能夠凸顯自己的思想獨特,但真正的小丑自始至終都是他自己。

李藐禍從口出,最終被劉禪賜死。這也告誡我們,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社會交際之中,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對別人評頭品足、也不在外散播別人的流言蜚語,專心經營自己、努力提升自己,才是我們應該秉承的正確的人生態度。唯有如此,前路方可明朗,未來方有期待。

上一篇:蒸雞蛋羹總是有蜂窩,口感差?大廚:多加“這一步”,口感更嫩滑
下一篇:進入12月,貴人相助,事業進步,愛情甜蜜,雙喜臨門的四大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