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苦等16年一朝爆紅,張小斐這麼快就糊了嗎?

最近這段時間,北京環球影城的存在感直線飆升,明星們紛紛現身打卡。

當中出現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張小斐!

說熟悉,是因為年初的大爆電影《你好,李煥英》,張小斐刷屏各大網路平臺。

說陌生,是因為《李煥英》之後,她已經在娛樂圈消失200多天了。

苦等16年一朝爆紅,張小斐這麼快就糊了嗎?

一,出名不趁早的張小斐

娛樂圈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

張小斐明顯不在其中。

從小聽媽媽的話練舞蹈,民族大學4年,文工團4年。

直到19歲,張小斐仍然無法熄滅做演員的夢想。

這才毅然放棄到手的金飯碗,轉去報考北京電影學院。

在校期間,張小斐成績優秀,獲得不少外出拍攝的機會。

可在娛樂圈裡混,有實力不一定能紅,很多時候還需要一點點運氣。

與班裡早早出名的同學楊冪,袁姍姍相比,張小斐總顯得有些時運不濟。

北影畢業後,張小斐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被中國廣播藝術團錄取。

然並卵,此後經轉數年,張小斐的境遇每況愈下。

路越走越窄,獲得演戲的機會也越來越少。

直到2012年,北京衛視春晚小品《女人n次方》缺一個演員,團裡推薦了張小斐。

在人生最晦暗的時刻,張小斐迎來了新的轉折,以及相扶半生的摯友——賈玲。

姐妹倆因一個小品結緣。

賈玲欣賞張小斐,認為她有才華,演戲好,本不該這樣暗淡。

張小斐信賴賈玲,因為她陽光,仗義,值得依靠。

自此,張小斐在喜劇小品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

雖然能有一個舞臺繼續表演,對張小斐來說已經足夠開心。

但偶爾夢迴,我想她心中還是會有遺憾吧。

就像北電系主任說的那樣:“小斐,我想過你能演所有的劇,唯獨沒想過你會演喜劇。”

當然,也不是說喜劇演員就低人一等。

但在傳統觀念裡,喜劇演員總不過是些長相特異,扮醜露乖的鬨鬧,實難登大雅之堂。

就像兩人合作的小品,人們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讓人開懷大笑的賈玲身上。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賈玲身邊那個盤亮條順的大美女,叫張小斐。

屬於她的舞臺,本不該在這裡。

皇天不負有心人,張小斐最終還是等來了屬於自己的春天。

2021年春節檔,《你好,李煥英》上映。

原本觀眾都衝著沈騰加賈玲的黃金搭檔買的票,結果卻被張小斐演的李煥英真摯打動。

網友眼看著張小斐,從無人問津到“媽”聲一片。

看著她的路演服裝從ZARA到PRADA。

看著過去肆意拿隱私嘲笑她的明星同學,在輿論洶洶面前不得不低頭道歉。

無數媒體把張小斐拿出來,翻著花樣報道,隨便一個角度寫寫就是10W+的爆文。

人們從她身上找到一種共情。

一種不是天才,沒有運氣,只靠著踏踏實實工作,最終也能成功逆襲的爽感。

苦等了16年,張小斐終於一朝爆紅。

二,打鐵不趁熱的張小斐

娛樂圈還有句名言,叫“打鐵要趁熱”。

因為這個圈子更新換代太快,每天都有無數新人爭相湧入,稍不留神就可能糊成沙灘上的前浪。

苦挨多年才走紅,按理說張小斐應該牢牢抓住機會,想盡辦法維持熱度。

就如《司滕》後的景甜,《隱秘的角落》後的秦昊,亦或者她的同班同學楊冪,時刻保持著一個較高的曝光度。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張小斐在電影《李煥英》宣傳期過後,卻驟然淡出了公眾視野。

200多天時間,風起雲湧的娛樂圈裡幾乎沒了她的訊息。

去翻了翻她的微博,發現張小斐日子過得倒悠閒。

沒事發個日常。

偶爾感懷一下秋天。

喜歡享受生活,在環球影城和迪士尼之間流連忘返。

有時也會拍個雜誌封面。

順便接個商務大使賺點小錢。

唯獨沒有進組拍戲的訊息。

急得粉絲每天在自創的tag下面打卡,#張小斐今天進組了嗎#。

其實嚴格來說,張小斐也不是完全沒有拍戲。

今年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父輩》,張小斐就在沈騰單元客串了一把。

但真正的主演作品,卻遲遲不見蹤跡。

最近倒是有傳張小斐終於進組了,可網上既沒有官宣陣容,也沒看到相關組訊。

翻查了一下,應該就是眾多瓜主口中的電影《交換人生》。

合作演員雷佳音,導演蘇倫,都是此前《超時空同居》的原班人馬。

即便電影班底不錯,但以張小斐大概十月中旬進組的時間來算。

拍攝,後期,稽核,排期……

這一套流程下來,即便一切順利,電影最快也要明年年底才能和大家見面。

而這,距離《你好,李煥英》已經整整兩年。

在日新月異的娛樂圈,兩個月不出現都可能flop,更何況是兩年。

曾嚐遍人情冷暖,於角落中看盡貴圈繁華。

如今好不容易能置身其中,張小斐真的甘心再次坐回冷板凳嗎?

我相信在《李煥英》之後,一定有無數邀約遞到張小斐手上。

即使大部分劇本班底不如人意,但接一些綜藝總還是可以的。

對於張小斐來說,想要刷刷臉,維持維持熱度,絕不是什麼難事。

可她就這樣不慌不忙地,放任自己消失在娛樂圈。

難道她真的不怕被觀眾忘記,再次糊掉嗎?

三,敢於糊掉的張小斐

紅,是娛樂圈裡所有人都渴望的。

因為紅,不僅代表著更多的金錢,還意味著更多的尊重和主動權。

即便醉心表演的藝術家,同樣痛恨被主宰和被選擇的無力感。

所以,每個人都想紅。

問題在於,要為“紅”犧牲掉什麼,放棄掉什麼。

《李煥英》剛火的時候,張小斐也是滿心歡喜,因為多年的努力終於被人看見。

但隨著關於她的報道越來越多,關注越來越多,喜悅漸漸消退,惶恐開始湧現。

“後來熱搜上得多了,我心裡很害怕,作為一個演員,我真的很在意觀眾的感受,我會顧慮這會不會讓大家有一些逆反心理。”張小斐說。

苦等16年一朝爆紅,張小斐這麼快就糊了嗎?

紅,固所願爾。

但若為了紅,就要犧牲演員的責任和神秘感,那不紅也罷。

對張小斐來說,戲大於人,作品大於熱度,觀眾大於自己。

在如此多元化的時代,這種思想顯得低效又老派。

可她依舊堅持著,踏踏實實演戲,低低調調做人。

因為張小斐本就不是一個懂得經營,善於主動的人。

苦等16年一朝爆紅,張小斐這麼快就糊了嗎?

過去16年裡,張小斐一直都在被動等待著。

在等待中暗自積累,在等待中厚積薄發……

因為等過,所以更能忍受其中的焦慮煎熬。

因為等到過,所以才不會嗅到一點小利,就慌亂了陣腳。

主動出擊很容易,隨便接兩個高片酬的影視劇演一演,既能刷了臉,又能賺了錢。

可若此間遇到好本子,好專案,豈非只能對著滿滿的檔期徒呼奈何。

與之相比,等待才是一種更難的堅守。

老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久糊乍紅,所以更加無法捨棄那滿眼繁華,萬人追捧。

營銷也好,炒作也罷,這些都是人之常情。

唯有那些敢於糊掉的人,才是真正地堅守初心。

這個娛樂圈也從來不缺能紅的明星,但我們更需要敢糊的演員。

上一篇:霍建華因為陳喬恩太粘人而選擇分手,如今卻為了林心如迴歸家庭
下一篇:徐璐攜新甜寵劇來襲,你們期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