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色目人是什麼人?元朝建立後,他們的地位為何排在漢人和南人之上

許多元史研究者認為,元朝統治階級將國人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漢人,第四等是南人。還有一說是當時官方並沒有如此明確規定,這只是元代社會中的一個潛移默化的“規則”而已。當然,不管是官方公佈還是民間規則,這些等級的存在足以說明元朝是一個等級森嚴的時代。

其實,這種情況在古代封建社會並不奇怪,因為人們很早就已經利用“上九流”“下九流”等來劃分每個人的職業和地位。元朝時期,統治者也曾按國人所從事的職業將其分為十個等級: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另外,早於元朝的遼朝和金朝分別將契丹人和女真人列為上等人,後來的清朝更是將已經是上等人的滿洲八旗又細分為“上三旗”和“下五旗”,所以說等級制度自古就有,直到現在都可以說沒有徹底消失。

言歸正傳,我們繼續來探討元朝的等級劃分,很多人對排在第二等級的“色目人”存在疑問,比如說色目人具體指的是哪些人,他們是否對元朝的建立有過特殊貢獻,不然為何他們的地位如此之高——僅排在蒙古人之下而在漢人和南人之上。

先來說說色目人的範疇。如果實在搞不清楚,我們可以先來試一下排除法,由於元朝將全部國人分為四個等級,那我們只要弄清楚其他三個等級的人就行了。排在第一等級的蒙古人自不必說,第三等級的“漢人”一般指的是淮河以北原金國統治下的漢族、契丹、女真、高麗等族以及較早被元朝征服的四川、雲南兩省的人,第四等級的“南人”一般是指淮河以南較晚被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內的各族人。以此我們可以推斷,所有不包含在這三個等級以內的人,都可以被稱作是“色目人”。

一般來說,元朝時的色目人主要是指我國古代西北地區各民族以及來自中亞,西亞、東歐等地的人,比如說欽察人、花拉子模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西域人、畏兀兒、回回等(還有蒙古高原一些較早歸附的部族也被歸為色目人,如汪古部等)。色目人之所以地位如此之高,主要是因為他們在蒙古擴張初期較早歸附,特別是蒙古西征歐洲時帶回來的西亞、東歐等地的工匠能人甚至軍隊,他們在忽必烈建立元朝的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率先取得了元朝統治階層的信任,以至於元朝的許多重要官職除了蒙古人外,其餘均由色目人充任。

根據歷史記載,蒙古人的強項是行軍打仗,而色目人的強項則是管理和理財,所以蒙古人在劇烈擴張時期,經常會利用一些色目人來管理經濟和財政,包括與東、西方國家進行貿易,向所統治區人們發放高利貸等等,使得色目人很快便掌握了蒙古人的經濟命脈,以至於歷史上移居漢地的色目人,大多不是高官厚祿,就是商賈鉅富,他們的地位自然也因此水漲船高。

古代講究殺人償命,但在元朝並不如此,因為蒙古人本身比較少,可謂“死一個少一個”,所以元朝的法律必然要偏袒蒙古人,網上一度流傳元朝的法律規定:“殺蒙古人的償命,殺色目人的罰黃金四十巴里失,而殺死一個漢人,只要繳一頭毛驢的價錢。”這種說法至今尚未找到明文規定,其中或許存在誇張的成分,但蒙古人和色目人在當時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關於色目人的種類,歷史上也有爭議,元末明初文史學家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指出色目人一共有31種,而清代學者錢大昕則認為色目人一共有33種之多。另外,還有一個專門研究元史的日本歷史學家箭內亙認為色目人應該只有20種左右。不管具體數字如何,我們從中可以看出,色目人其實只是一個統稱而已,其中包含了諸多不同民族。

還有一種說法,說“色目人”其實就是眼睛有顏色的人(比如說藍眼睛的白人),其實這種說法是很不準確的,因為“色目”一詞早在唐朝就有,原指“各色名目之人”也就是“各種各樣”“雜七雜八”的人。如果套用元朝的規定,那些“眼睛有顏色的人”肯定就是色目人,但色目人的種類遠不止於此,因為還有很多生活在我國西北的少數民族也被劃分為“色目人”。

元朝滅亡後,色目人在漢地失去地位優勢,他們一部分被驅逐殺害,另一部分逐漸與當地蒙古人、漢人、畏兀兒人融合,形成了我國現在的回族以及撒拉族等少數民族。

參考資料:《南村輟耕錄》《遼史》《金史》《元史》《清史稿》等

上一篇:入冬後忽冷忽熱孩子反覆感冒吃飯沒胃口,多吃滋補菜,營養又健康
下一篇:魔獸懷舊服:毒蛇最速48分04秒!5狂暴戰王者歸來,術法完全A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