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宋江為何選擇招安,而不揭竿而起、改朝換代、締造一個新王朝?

唉,沒有外部條件、群眾基礎,只憑著堅定的意志,就能改朝換代、締造一個國家嗎?

《水滸傳》裡有沒有天災?有沒有饑荒?有沒有窮得吃不上飯的人?至少一百零八位好漢裡,並沒出現這樣的情況。李逵接受宋江的資助,是為了去賭錢;三阮參加“智取生辰綱”的行動,也不是受剝削壓迫活不下去,而是“魚又不得打,連日去賭錢,輸得沒了分文,卻才討了我頭上釵兒,出鎮上賭去了”;綽號“石將軍”的石勇,更是“日常只靠放賭為生”。

反過來,高俅已經是“殿帥”了,要陷害林沖,還不得不經過開封府尹,要透過司法程式;張都監要陷害武松,也不得不經過知府審訊,也要經過司法程式;而身為武官的魯達,鬥毆誤傷人命,也沒仗著官勢脫罪,而是不得不亡命天涯。

《水滸傳》裡,有著相對公平與完備的法律制度,只不過執法者貪贓枉法——可是,知縣為了西門慶的賄賂不準武松的訴訟,也為了武松為他出力而免除武松死罪,重罪輕判。執法者並不是一味做壞事的。

大凡朝代滅亡,不是天災荒年,就是制度嚴酷,使得眾多百姓民不聊生,才會激起普遍反抗。而《水滸傳》裡並沒有這樣的情形。林沖被高俅陷害也好,武松不能透過司法途徑替哥哥報仇也好,都算是“偶然現象”。大宋,還是國家富庶、百姓富裕的大宋。連一個挑擔子賣熟食的小販,也能住得起小二樓(雖然是商住一體,而且可能只是租住),養得起全職太太。

北宋末年,國內並沒有嚴重的“階級矛盾”。像有些朝代末年“易子而食”“析骸而炊”的悲慘現象,在《水滸傳》的背景時代並沒有出現。所以,北宋滅亡的客觀條件,在國內並沒有形成——歷史上也是如此,金國滅宋,各地軍民的自發反抗非常普遍,顯然宋朝並沒有“盡失人心”。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發生在國內的起義,缺乏廣泛的群眾基礎,並不是那麼容易成功的。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美麗的妻子被權勢覬覦,並不是每一個人的哥哥都被出軌的嫂嫂毒死,更並不是每一個都有勇氣和本事殺掉仇人、自投法網的。

梁山集團,就是一些在社會中偶然遇到“不公平待遇”的人,結合一些先天心理變態、以殺人為樂的秩序破壞者,再加上一些別有用心的投機分子,組成的一個缺乏廣泛社會基礎、先天根基不穩的團體。

雖然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但是梁山做了幾件“替天行道”的事情?武松殺嫂勉強可以算是維護正義(先不考慮私仇的成分),還是上梁山以前乾的。等上了梁山,大傢伙都專心地“殺人放火,打家劫舍”了。只憑著一面“替天行道”的杏黃旗,能贏得天下百姓的支援和擁戴嗎?

梁山的起義,註定不可能成功。只是大部分所謂的“好漢”,根本沒有這樣長遠的眼光。李逵的理想“晁蓋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便做了小皇帝”,只能當鬧劇來看。

比較有文化的林沖等人,即使沒有像宋江那樣明白的提倡招安,但是何嘗不希望透過某種手段,能夠重新迴歸社會秩序,重新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追殺被俘的高俅,只是電視劇的加工,事實上林沖自從“火併王倫”之後,只管衝鋒陷陣,根本沒提出過任何政治主張。就是在宋江操作招安之時,他說一句“朝廷中貴官來時,有多少裝麼,中間未必是好事”,也只是質疑朝廷的誠意,而不是原則上反對招安。

能意識到“造反不可能成功”的,只有宋江等少數人。雖然有點悲觀,但也算是目光較遠了。當然,這話不能明白說出,因為一定會受到廣泛的反對:“哥哥為何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宋江是一個投機分子,一個機會主義者。如果真的能建立王朝、稱王稱帝,他完全沒必要拒絕。之所以拿定主意一心招安,就是因為他已經看清了形勢:造反是不可能成功的!

所以他及時轉型,想透過招安,為自己、也為兄弟們,尋找另一條生路。

他是失敗了,但並沒有完全失敗。燕青、李俊、柴進等人,不是沒死嗎?武松不是“八十善終”嗎?魯智深不是像得道高僧一樣坐化了嗎?而得病逝世的張橫、朱貴、白勝等人,也是正常死亡的。甚至為征討而戰死沙場,一定程度上來說,也算得上武將本分吧。

梁山事業是失敗了,但梁山好漢,並不是像某些讀者簡單理解的那樣,一個個都“不得好死”。宋江的遠見與努力,並不是全部落空的。

上一篇:它是腸胃“清潔工”,每天吃一個,排出黑臭宿便,體重悄悄降下來
下一篇:進入11月下旬,財運大漲,事業步步高昇,日子無憂的四大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