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女心理師》5.1分,評論區兩極分化,楊紫頂流不能再現?

上週,楊紫新劇《女心理師》總算播出了。

此前在18和19年,她成為了“爆劇女王”,主演的《親愛的,熱愛的》和《香蜜沉沉燼如霜》兩部劇,都是口碑與熱度兼修,讓不少人成為她的劇粉。

她靠《家有兒女》建立起的國民度,在那兩年得到了充分轉化,一躍成為頂流。

而最近兩年,因為待播劇滑檔等等原因,她都一直沒有再上新劇。

期間有客串一些劇

這部《女心理師》,算是千呼萬喚始出來,時隔兩年,我們重新見到了電視劇裡的楊紫。

期待越大,爭議越多。

《女心理師》講述心理學家賀頓和電臺主持人錢開逸,在治癒旁人的過程中互相治癒的故事。

聽起來像個純純偶像劇吧?但這部劇的畫風很複雜,官博也看不太起偶像劇,說這部劇走的是現實主義路線,是有時代意義的。

口氣不小,豆瓣評分卻只有5。1,這低分一出,官博都激動了,發了微博迴應。嘴上說欣然接受,說高分低分不重要,但發這條微博本身,就已經帶著幾分不欣然,已經是把高分低分看得挺重要了。

這個5。1分的形成,也有兩極分化的評價在裡面。

看了看評論區,有為這部好劇叫冤的“高分推薦”,也有不由分說的“一星都不想給”,口碑差距很大。

秉承實事求是,不看劇就不吹也不黑的精神,我這兩天追完了這部劇,感想是,這劇不至於爛到沒邊,是有閃光點存在的,但“瑜不掩瑕”,要說有多好看,確實是不好看,稱得上是把一個好好的題材給浪費了。

《女心理師》給我的第一觀感,是複雜。

不是指劇情燒腦,而是指元素混雜。

說難聽點,有點麋鹿化。

一共有約三個部分組成。

一,由女主串聯起的心理學科普劇場。

二,由男主主導的沙雕戀愛劇。

三,由男二引發出的一系列懸疑劇場。

三個劇場,三種畫風,互相影響,給人的觀感很割裂。

懸疑風的男二遇到男主,也變得沙雕

心理學科普部分,是值得誇一誇的,講了很多國產電視劇鮮少觸碰到的話題,比如催吐、婚前恐懼症、青少年自殺等等。

其中幾個案例當事人,演的都很讓人有代入感。

催吐那一集的李夢,把精神崩潰的樣子演的很真實,導演還會用一些戲劇化的鏡頭,來表現出她的內心世界:

最新的一集,還講到了產後抑鬱症,涉及了產婦尊嚴,產後漏尿,喪偶式家庭等等話題。這位媽媽的表演也非常好,很有代入感。

整個人的畫風也都是現實主義的,很生活化,沒什麼妝容痕跡,衣著樸素,頭髮隨意紮起。

如果延續這種現實的畫風,踏踏實實講好心理學案件,這部劇肯定是會更優秀的。但劇中的表現,太傾向於把這些複雜的心理問題,當成一個簡單而孤立的事件解決了。

能看到一個明確的指標,所有的問題,必須在幾集裡面解決。

最為明顯的,是婚前恐懼症那一集,在賀頓的開導下,小兩口說幾句話,就說是解決了問題,忙不迭的向賀頓道謝,重新開始婚禮。但引發兩人關係不穩定的“媽寶男”,大家庭過度干預小家庭,這些顯而易見的問題依然是存在的。

以女方的妥協,倉促的為事件畫下句號

幾個案例下來,都是這樣,才剛要深入來訪者的內心,往更幽深、黑暗的地方探索,問題就解決了,開始積極向上閤家歡了。

彷彿我們只是在標本室外,走馬觀花的觀賞一些“奇奇怪怪”的人類,卻沒法走進他們的內心,整個過程太隔靴搔癢,充斥著懸浮,甚至有種消費話題的感覺。

往往靠女主的三言兩語,幾個遊戲和專業名詞的輸出,一套組合拳下來,來訪者們就很快完成了蛻變,看不到真實的撕扯和更為不堪的心理困境。

一個案件看完,除了案例的展示與科普,只能感受到女主角非常強大,能靠心理學拯救世界。

這鏡頭給的,就浮誇,女主是要塔塔開了?

造成這種淺嘗輒止的原因,不難理解,因為這部劇的重點其實還是在女主角身上,劇方不止想抓“心理學”,還想抓“偶像劇”,自然造成了這種兩邊顧不上的觀感。

來訪者再真實,也只是凸顯了能力強大,滿口術語的女主角。

說完了只是作為“標本”存在的心理學部分,再來聊聊男主的偶像劇部分。

錢開逸不是油膩霸總,而是一個追妻火葬場的忠犬,人設是討喜的。

人設終歸是人設,錢開逸主要還是一個製造浪漫與心動的工具人,為賀頓忙前忙後。

賀頓保護世界的時候,總有錢開逸在保護著賀頓。因此,偶像劇裡的那一套還是少不了,比如旋轉擁抱轉圈圈,女主溺水,男主為她人工呼吸等等。

並不是說女心理師就不能談戀愛了,只是,這不應該是一部現實題材的劇嗎?談戀愛能不這麼浮誇和刻意嗎?

錢開逸邀請賀頓一起主持電臺節目,賀頓第一天來電臺報道,和別的男性說了幾句話,錢開逸就吃醋了,莫名其妙抓住賀頓的手腕,宣告主權。

總是見縫插針,要在賀頓的“職場線”中搞一些尷尬的戀愛小動作。

更離譜的是,為了賀頓,還在商場活活扯掉了一大副廣告海報,進行了一番高空危險作業。

我就想問,保安呢?

好吧,偶像劇裡沒有保安。

最讓人反感的一條線就是男二,神出鬼沒,大驚小怪。

有時候明明沒幹什麼事,非要弄出一些懸疑的鏡頭和音效,給人一種錯覺,一次兩次還好,但次次如此,真的膩歪。

好端端的敲個門牌,非要用正面特寫的鏡頭,先出錘子聲,再出人,感覺男二在錘人:

用錢開逸的話說就是,啥都會,哪都有他出場的戲份,半夜三更還不睡覺。

最近男二的種種行為,則直接坐實了懸疑劇場,夠他吃幾年牢飯的了:

再來說說楊紫。

其實,作為楊紫的路人粉,對她有“小雪”濾鏡,也被她以前的演技打動過的,《親愛的,熱愛的》裡面的哭戲,至今能拿出來一吹。

但是,《女心理師》中的楊紫,總是給人一種非常緊繃的感覺,人物本身的氣質比較內斂,沒什麼表情,但沒表情不代表僵硬啊。

如果能演好演的比較統一,這就是一個專業高冷的工作女性形象,但楊紫的角色又需要不斷從職場劇和偶像劇裡切換,就說妝容吧,一個不愛打扮走中性風格的女孩,還是時刻頂著精緻的妝容。

人物很難讓人信服,因此達不成統一。

還是生活化的場景適合楊紫,有人味

最後,來聊聊本劇所謂高階的拍攝手法,很多劇粉竟然還搞出了看劇“內卷”,逐幀分析本劇的手法、細節。

這要是個推理懸疑劇還好,可明明不是,就挺沒必要的,捲了劇粉之後,還要說不喜歡的觀眾是看不懂,就更沒意思了。

具體高階在哪裡呢?

真沒看出來,我都不願意說這是炫技。

畢竟,沒炫到位,什麼技術都是白搭。

炫到位了是加分,比如用一些特別的鏡頭,來表達來訪者的心理問題。

沒炫到位,就是連正常的語言鏡頭,也被所謂的“炫技”搞得支離破碎。

舉例說一個小小的點。

比如這個從窗外打的遠景,我知道導演這是想突出對稱的構圖。

此時,來訪的客人走入主人的區域,這個遠景是正常的,也讓人有印象。

雖然這個畫面談不上好看,道具多,顏色雜

然後下一個鏡頭,變成了兩個人的近鏡,開始交談,由遠及近,也對。

可惜,導演還嫌不夠,又拉回了遠景,然後在談話近景和遠景之間又來回跳了幾次,作為觀眾就會覺得自己在這個場景裡進進出出,很不舒服。

這些細節可能沒有對劇集造成實質性的影響,但以小見大,看出導演的所謂炫技用的很不合時宜、過猶不及,破壞了原本的鏡頭邏輯。

不論是各幹各事的主角,還是干擾性極強的鏡頭語言,以及粗暴的廣告植入,包括豪華大別墅和普通人心理問題之間的割裂,無一不在加強這種無法自圓其說的尷尬感。

或許,《女心理師》最為完整而統一的地方,就是這種支離破碎的畫風吧。

上一篇:《戀愛吧》阿霜的猶豫暴露內心,羊羊早已看透,小小年紀套路很深
下一篇:離婚協議裡有這5點無效,80%的人都不知道!| 易眼看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