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職場課堂】成功的秘笈:不是因為他們容易,而是因為他們很難

各類名人傳記一直銷量不錯,大家都希望能從中獲取成功者的基本品質和發展脈絡,幫助自己在日益擁擠的世界中脫穎而出。

事實上,一些讓人變得優秀出色的關鍵因素,往往不是成功者那難以企及的天賦或能力,而是我們每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都會遇到的選擇。

所謂的“成功秘笈”,就是我們站在十字路口時選擇道路的“認知”。

1 你所做的每一次選擇都會影響你的人生軌跡

成功者做出的選擇:

“不是因為他們容易,而是因為他們很難。”

在SpaceX火箭發射成功後,馬斯克在表達取得的成績之時,不忘提醒全世界:

他肩負著在2030年前將人類送上火星的偉大使命。

馬斯克的選擇,是讓陸地“特斯拉”和航空“SpaceX”:

“重新詮釋我們在地球和太空旅行的方式。”

他的選擇猶如在漆黑之夜撕裂開一條光帶,讓世人震驚。

但回想我們所處的時代,也許會發現,現在習以為常的很多事物是經過之前怎樣的選擇而到來的。

比如,曾經在科幻電影中看到的無人駕駛,如今已在試運營。

時代發展過於迅猛,未來幾年我們現在隨處可見的某些東西可能又要歸於歷史。

你可以問一下自己,

未來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你能提前參與哪些目前尚屬想象的事情?

這些選擇,將成為日後人與人差距的主要原因。

選對方向走對路,遠比努力重要,永遠是最重要的。

2 離開舒適區之前,先定好歸處

為什麼選擇很重要,可以成為人與人差距的分水嶺?

因為我們一直在選擇自己擅長的事情。

不擅長、不熟悉的領域和事物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感到無所適從。

但是,能夠利用這些不適推動自己前進的人,往往是走在前面的人。

他們也許沒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是他們不氣不餒,砥礪前行。

這時,我們應該與自己對話,常問自己:

“遠離舒適區好處是什麼?壞處是什麼?”

對於很多人來說,遺憾的並不是做過的事情,而是那些想做卻沒做的事。

把安於現狀、無所事事的弊端記下來,主動嘗試一些新事物,讓自己逐漸遠離舒適區,推動自己向更遠的地方靠近。

瑪吉·沃瑞爾在《別再打穩妥牌》一書中,提出了從恐懼心態向勇敢心態轉變的概念:

“知己所以然。”

這告訴我們,

要離開舒適區,需要在你真正讀懂自己,真正領悟哪些才是對自己至關重要的東西之後,才可以產生前行的勇氣和毅力。

3 不要幻想一次就能成功,不要排斥失敗

遠離舒適區的一個很直接的後果,就是你可能要面對失敗,可能次數還不少。

但更重要的是,面對失敗,你是否有重新來過的勇氣

我們從小就被成功學所環繞,天然的排斥失敗、排斥錯誤,好像一次錯誤就把人推入萬劫不復之地。

出現錯誤,第一反應是如何推責。

對待失敗的態度,我們可以看看喬布斯。

喬布斯是經歷過從大喜到大悲的人。

在與沃茲尼亞克創辦蘋果,推出第一代麥金託什電腦之後,喬布斯成為妥妥的人生贏家。

但在1985年,他被自己一手建立的蘋果公司罷免。

20年後,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一次演講中,談到了這件事:

“當時我沒有意識到罷免對我的影響。但事後證明,被罷免是我這一生之中遇到的最棒的事情。重新從零開始,讓我褪去了成功者的光環,一身輕鬆的進入了我生命中最具創造力的一段時期。”

喬布斯於1997年重新執掌蘋果公司。一直到病逝,始終走在創新前沿,始終保持了創新者的本色。

風雨之後方見彩虹。

在經歷了磨難和艱辛之後登頂,胸中的豁達難以言喻。

4 擯棄個人主義,擁抱團隊協作

創造力往往被認為是天才才有的東西。

事實上,

偉大的組織、產品都是透過個體之間的協作互助來推動的。

這些人彼此間的差異很大,但相互之間技能互補性又很強。

正是這種寫作,賦予了組織極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有報告顯示,在眾多上市公司之中,那些性別或種族或民族多元化程度更高的公司,市場表現更佳。

種族和民族多元化程度最突出的公司,其財務回報率有35%的可能性會高於其公司回報率中位數。而性別多元化水平最高的公司,業績表現則比同業高出15%。

裡德·霍夫曼曾說:

“不管你的頭腦和策略如何優秀,單打獨鬥永遠贏不了團隊協作。”

聰明如馬雲,創業初期也有“18羅漢”相伴。

當我們在尋找和捕捉新的發展機遇時,都會面臨一個問題:

“還有哪些優秀的人還沒有加入進來?”

“還有哪些獨特的視角可以幫助我們掃除盲點?”

我們都存在下意識的盲點和偏見。

它們的存在,影響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態度,同時也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克服的方法就是有意識的觀察和體驗我們不熟悉、不知道的事物。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說:

“先尋求理解別人,再尋求別人的理解。”

所以,在開闢新事業的時候,多去尋找一些與你不同的人。

因為,在背景和觀點上越多元化,表現越優異。

比如:

可以列出團隊的優勢和特點,分析哪些地方存在不足,該如何透過互補完善提高。

可以組建諮詢小組,增加人手或聘請顧問來補短板。

不要害怕聽到不同的意見。

主動尋找差異,然後行動起來,不要“閉門造車”,要“開門共建”。

5 寫在最後

傑夫·貝佐斯在普林斯頓大學2010年畢業典禮曾說:

“我們的選擇塑造了我們的人生。”

演講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他提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問題,讓畢業生們不得不深入思考他們即將面對的各種選擇。

其中包含:

你將如何發揮自己的專長?

你是否會追隨激情的指引?

你是否會受到教條的束縛?

你是否會選擇冒險的人生?

你是否會勇敢面對失敗的衝擊?

我想,不光是畢業生們,任何一位不願意虛度光景的人都應該認真詢問自己對這些問題的回答。

要想邁向優秀、走向成功,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選擇成為一個不隨波逐流、不隨遇而安、不接受命運安排的人。

畢竟,

“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是

@遊在北溟

,與您分享職場那些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上一篇:你說我發朋友圈礙著誰了,我都是在工作時間之外發的,工作也沒耽誤
下一篇:華為最新人才評判標準:馬雲最高,雷軍最低,他們的才華不輸馬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