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看著這39年前的孩子, 你還想繼續“卷”嗎

點選載入圖片

最近韜韜爸爸看到一組39年前的老照片,一種不可言喻的情緒就漫上了心頭。忍不住要分享給大家看看,再好好和大家聊一聊。

這是來自日本的攝影師秋山亮二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拍攝的一本攝影集《你好,小朋友》。

話不多說,大家先來一起回味一下那過去的光陰吧!

那年那月,在今天都成了泛黃的老照片

點選載入圖片

那時候沒有那麼多的高樓大廈,沒有今天琳琅滿目的遊樂設施

更沒有手機,沒有讓人目不暇給的電腦遊戲

點選載入圖片

孩子們站在街頭巷尾,有的三五成群,有的自娛自樂

玩的都是最原始的踢毽子、拋石子、跳飛機

點選載入圖片

但是快樂似乎並不需要多麼精緻,多麼奢華

反而像是是隨手可得的陽光、空氣

哪怕是簡單的老鷹捉小雞,也可以瘋玩一個下午

點選載入圖片

那個時候,沒有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提高班

點選載入圖片

沒有上不完的課,寫不完的作業

點選載入圖片

也沒有那讓人瘮得慌的升學壓力

點選載入圖片

有時候,就坐在家門的小板凳上,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

一下午過去了,居然也不覺得無聊

點選載入圖片

早上起來做個早操,晨清氣爽

點選載入圖片

課堂間的十分鐘休息時間,是真的可以休息的

點選載入圖片

也沒有那麼舒適講究的房間和課桌椅

兩張小凳子

不用父母催促,也能自動自覺做完一天的作業

點選載入圖片

那時候的夏天好像總是特別長

沒有空調,甚至沒有冰箱

點選載入圖片

但是媽媽冰鎮起來的西瓜和那一瓶瓶的橘子汽水

為什麼一輩子都在懷念?

點選載入圖片

那時候,天好像特別藍

家門口的小溪小河也還沒有被汙染

點選載入圖片

輕輕一跳

腳下便是整個夏天

點選載入圖片

斑駁的光陰裡,藏著多少人的童年

點選載入圖片

要是到了那陽春三月,攜伴同遊

即便沒有照相機

但那湖光山色,鐵皮大巴

都成了七彩斑斕的圖畫

伴我入眠

今天的孩子們呢?

當時日本媒體報道:在中國孩子身上,我們看到了不知何時忘記了的,樸素的笑容、率直的眼眸、那種融入風景的安詳而舒展的快樂 。

但是,在那白駒過隙的彈指一瞬,39年就過去。曾經連日本人都羨慕的中國孩子,又變成了怎樣的模樣呢?

寫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課;

書包越來越重,笑容卻越來越少;

天空依然藍,陽光照樣燦爛;

但曾經那奔跑在夕陽下的追風少年們,都被關在了班房。

點選載入圖片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的家長們似乎開啟了一種全民“內卷”的競賽,自己辜負了的光陰,想從孩子的身上找補回來。你報一個補習班,我報兩個;你做兩套卷子,我的孩子就要做四套。

你追我趕,互不相讓。誰都害怕哪怕少付出一分,就成了那被落下的一個。

點選載入圖片

北大明星心理學教授魏坤琳說:很多人把教育的目的異化為,孩子考個好大學。

然而,在北大,那些被外界看來是非常優秀的學生,並不代表每個學生都開心,都幸福,都找到了自己。

因為整個的教育關懷,都是為了考個好大學,這種教育目的是錯誤的。

點選載入圖片

哪怕教育部門三申五令要給孩子們減負,要嚴厲管理各種型別的培訓機構。哪怕教育專家們的不停呼籲,要家長們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眼裡只看著分數。

但卻始終無法改變“卷”紅了眼的家長們,不顧一切的雞娃教育!

而一組組血淋淋的資料,無時無刻都在給我們敲響警鐘!

根據《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2020年中國青少年的抑鬱檢出率為24。6%,其中輕度抑鬱17。2%,重度抑鬱7。4%。

也就是說,每5個孩子中就有1個有抑鬱傾向。

我覺得,是時候,和大家深入地聊聊,雞娃熱的問題了。

以下內容,是我根據多年的教育經驗和調查資料所得的個人分析,僅代表個人觀點。

雞娃潮的是怎麼形成的

實在上,進入這種全民”內卷雞娃”的,並不只有我們中國人。早在90年代,日本就一度進入了這種狀態,所謂的“夏令營裡的日本少年”都是有原型的,而消化這股雞娃潮,成為了如今的“平成肥宅”,

日本花了足足將近30年。

我認為,這並非是部分商家媒體或者教育機構主導的帶來的,而是社會發展到某個階段,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產生的。

我總結了一下,形成雞娃、內卷潮的核心因素有三點:

一:經濟發展帶來的產業轉型,對高學歷高專精人才需求急劇提升,從來帶來肉眼可見的教育紅利

簡單來說,就是隨著經濟結構的改變,財富分配方式也帶來了改變。社會對諸如“高科技”、“網際網路”等高學歷高專精人才出現了

爆發性的需求增長。

於是,上一代人驚訝地發現,

即使在工作中再努力拼搏,也很難磨平教育水平差距帶來的巨大收入差距

,於是他們得出了“學習是最容易創作財富的方式”這個結論。這給了這一代家長們無窮無盡的雞娃動力。

看著這39年前的孩子, 你還想繼續“卷”嗎

點選載入圖片

二:教育投入斷層帶來的錯覺

所謂的教育投入斷層,指的是兩代人在教育投入上出現了巨大的差距。比如上一代人,父母普遍忙於生計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問題,對孩子大多采用“放養”的狀態;而孩子們自身對於學習考試的重視程度也並不高,並沒有花太大的力氣去“學習”。

而當這一代的孩子長大,也逐漸變成了父母的角色之後,他們就會認為自己是因為自己以及父母在學習上的投入不足,所以成績不夠理想,

只要自己在孩子身上足夠用功,孩子必然可以成為“學神學霸”,從而平步青雲,實現階級的跨越。

看著這39年前的孩子, 你還想繼續“卷”嗎

點選載入圖片

三:國民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這一點是最顯而易見的,過去的家長們很可能既沒事經濟水平去支撐他們雞娃,更沒有時間和精力把目光死死盯在孩子的學習上面。

而國民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則給了家長們加入雞娃大軍的最終資格。

內卷背後的殘忍真相

看完上面這三點,不知道你現在的想法是否有了一點變化呢?如果沒有,接下來我可能要狠狠地打擊你,為你揭開雞娃內卷背後的殘忍真相!

首先,我們目前肉眼可見,無比誘人的教育紅利,

實際上會在一段時間內漸漸消失

。這是隨著經濟發展放緩、海外人才迴流,以及,大量雞娃成功的人才輸入所必然帶來的。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發達國家身上看到,當國家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的收入水平差距是會被不斷縮窄的。這也是我們常常聽說的發達國家的體力勞動者工資比白領還高的資訊來源。

但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忽略了一個問題:

雞娃並不會帶來很高的成材率!其原因在於,教育是一場比賽,頂端的永遠只能有少部分人!而絕大多數的人,是註定平庸的。

看著這39年前的孩子, 你還想繼續“卷”嗎

點選載入圖片

很多雞娃家長不是不知道自己扼殺了孩子的快樂,只是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合理交換——

放棄童年部分的快樂和健康,換來成年後的美好人生。

但他們卻被教育斷層造成的錯覺誤導了,嚴重高估了雞娃的成材率。

又或者他們陷入了另一種困境:

別人都在逼孩子,我不逼,孩子豈不是被我害了?

事實上,當大部分人都在雞娃的時候,你的努力很可能並不能明顯提高孩子的成才率!原因還是這句話,頂端的永遠只能是少部分人!

你在努力的時候,比你更優秀的人同樣在努力!他們有更高的家庭教育水平,有更好的家庭條件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

這個事實看起來非常的殘酷,但是,這也許就是事實。

真正好的教育觀到底是怎樣的

我這篇文章不是隻想給大家傳播負能量,告訴大家別用功了,沒用的。而是,我想告訴大家,培養孩子是一門大的學問,真的不是拿著衣架逼孩子學習,拿著補習費繳費單逼自己就行的。

我把教育用兩個指標衡量——關注度+干預度。

關注度:

指的是你對孩子的瞭解和關心程度,孩子的心理狀態孩子的性格喜好,大至他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擅長什麼短處是什麼,細微致哪個知識點沒掌握好哪一節課走神了沒跟上。

干預度:

指的是強迫孩子做他不願意做的事的頻率。

根據這兩個指標,可以把不同型別的家長分成6種類型。

低關注+低干預:佛系家長,完全放養式。

這類家長想要孩子成才基本只能靠運氣和孩子自身天賦異稟。

低關注+高干預:低階雞娃型家長。不知道孩子需要什麼,只知道一味逼孩子,一旦不順利就責怪孩子,總是喜歡強調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多少,卻忽略了孩子的付出。

這類家長的孩子心理發展容易出現問題,學習上總是容易出了力卻沒效果。

高關注+高干預:高階雞娃型家長,常見於中產或者精英獨生子女家庭。這類家長一方面很關心孩子心疼孩子,另一方面卻不得不狠下心去逼迫孩子去承擔來源於家長的巨大壓力。

這類家長的孩子總體並不會太差,但是很容易走出“高開低走”的曲線,明明一直很優秀卻會在某個節點突然急轉向下。其轉向的分割線是孩子什麼時候承受不住身上的壓力。

高關注+低干預:這才是我真正建議大家採用的教育理念。保持對孩子的高度關注,只對孩子明顯的短板部分進行干預!放低對孩子的要求,不要求孩子樣樣拔尖,但是儘可能及時幫孩子補足弱項,平衡發展就可以了。

這類家長的孩子大多一開始表現平平無奇,不好不壞,但是性格開朗心理積極。到了某個節點,孩子可能會突然“開竅”,從而大放異彩。屬於“低開高走”的型別。

結語

最後,我還想說一句,一個幸福的人生,不是僅僅用成績或者財富來衡量的。把美好的童年還給孩子,他們會感謝你的。

看著這39年前的孩子, 你還想繼續“卷”嗎

點選載入圖片

上一篇:白巖松談三大問題不解決, 放開四胎也不是辦法, 環境真的很重要
下一篇:7月中旬財運飄紅, 生活春暖花開, 喜鵲登門報喜的三個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