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思考戰略的第一步沒你想的複雜

什麼是戰略?現在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往往都會應用“戰略思維”這種聽著很宏大的東西,它換著不同的皮囊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一會是理財課程,一會是副業教練,一會是職業規劃,一會是跨學科發展。我們無非是想變得更好,對人生看得更清。

那麼到底戰略要怎麼理解?希望下面的內容,能啟發你的思考。

在“論大戰略”這本書裡提到了兩種人,一種是

狐狸

型,一種是刺蝟型;狐狸多知,而刺蝟有一大知。

狐狸足智多謀,懂得變通,有大局觀;刺蝟堅強有毅力,不畏困難,一直鑽研。狐狸式思維的人,懂得隨時靈活地調整目標和策略,刺蝟式思維的人則相反,他們拒絕批判和反思,往往沉浸在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裡。狐狸和刺蝟的悲劇在於,彼此都缺乏對方所具有的一種能力。如果把刺蝟的方向感和狐狸對環境的敏感性結合起來,也許就能孕育出成功的大戰略,而狐狸跟刺蝟的特點在他們的身上出現某種交匯,這個交匯點就是常識。

以賽亞·柏林,這個著名的學者得出過結論,什麼叫常識?常識是某種自發單純而未被理論染汙的東西,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如果把刺蝟式思維理解為對戰略目標和願景的規劃,把狐狸式思維理解為對自身能力的評估和調控,那麼目標與能力的平衡即為戰略。

說起來好像也沒啥特別,因為大家都知道對未來的規劃肯定是要兼顧全域性和細節,重點是在平衡的問題上。每個人的戰略都得靠自己摸索,這裡我想強調的是,我們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陷入慣性之中。為什麼書裡會用2個如此對立的比喻?就是因為做戰略先別說能想出多厲害的問題,能保證兩種思維的隨時切換,已經是很難的事情了。只談理論個個都一套套大道理,但是到了實際中,又有幾個人能一直做到看似最簡單的切換思維?人的大腦是惰性的,我們天性追求不斷最佳化流程,以最小的代價完成事情,因此如果沒有外力的刻意監督,我們很快就會陷入慣性之中。

我們要做的,其實很簡單,就是建立一個自動可執行的監督機制。我舉個例子,找一個雲端同步筆記軟體,設立一個個人目標檢視清單,每個月自動重複提醒,強迫你跳出現狀思考全域性。就這麼簡單的事情,不靠外力提醒,你覺得你可以堅持執行多久?

不是一說到戰略,全域性觀,就覺得是什麼高大上的事情,這只不過是思維的其中一種形式。

難的不是做到,而是一直做到。

點選載入圖片

上一篇:是薄情還是另有原因? 林生斌失去3個孩子的反應, 跟我媽不同!
下一篇:海邊的曼徹斯特! 告訴了林生斌, 失去三個孩子的正常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