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利用好這一心理效應,讓對方成為自己人

閱讀文章前,請點選關注,您的這一舉動,既會激起筆者的寫作動力,更會讓您的認知收益持續增加!

“一滴蜜比一加侖膽汁能夠捕到更多的蒼蠅,人心也是如此。”

——林肯

一、面試中的“套近乎”,你經歷過嗎?

畢業已經兩年多的大學生高光,終於在網上應聘到了一家自己心儀的公司。按招聘通知要求,小高在前期透過筆試後,三天過後,進入到應聘面試環節。

為了能順利入職該公司,高光在進入正式面試的前一週,已經開始進行簡歷完善、公司基本情況、肢體語言表達等方面的準備工作了。沒想到,儘管做了相對充足的準備,但面試環節還是出現了“險情”。

面試當天,坐在高光面前的面試官,似乎對小高遞交上來的簡歷不太感興趣,並且對小高的態度也明顯有些不屑一顧的樣子,所提的問題幾乎沒能按照小高事前想好的內容來,只是簡單隨機地問了幾個問題。

面試官一系列出乎意料的舉動,讓小高不由地對這次面試能否成功,開始失去信心。後來,面試官看到小高也有些無精打采,便想結束這次面試,隨口問了一句,“說說你對我們公司的看法吧。”

好在,這道題小高還是做了一定的功課,回答

也較為全面。

“你的口音,聽起來像是山東人啊。”還沒結束的時候,面試官便打斷了小高的後續發言。

“對啊,我是山東濟寧的。”高光一邊回答著,一邊尋思著,該不會是老鄉吧。

“哈哈,我也是濟寧的。”那位面試官顯得很興奮,原本即將結束的面試,因為這次無意的“套近乎”被延長了1小時,話題也變得越來越寬泛了。

後來,高光不但成功入職該公司,還與那位面試官成為關係非常要好的搭檔,工作配合十分默契。

有時,職場裡的事情,說難辦,真難辦,當彼此有距離,有牴觸的時候,小事兒也變成大事兒,但有時,說簡單也簡單,當相互間能夠十分熟絡,沒有隔閡的時候,很多事情,往往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而小高的成功之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心理學中“自己人效應”的運用。一次意外的收尾危機,卻成了重建信任的轉機。

關鍵在於面試官與小高因老鄉這層關係的建立,而將彼此都看成是自己人,從而使面試、入職都能夠順理成章地進行下去。

二、越是“自己人”,事情越好辦

心理學上的“自己人效應”,被定義為在人際交往中,如果雙方關係良好,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觀點、立場,甚至對對方提出的難為情的要求,也不太容易拒絕。

例如,同樣一個觀點,立場,與自己關係走得很近,認為這樣的人是靠譜之人,說出的話,自己選擇的是一律支援與認同;反過來,與自己還未能建立你信我、我信你的相互信任關係,那麼,談出的觀點,自己往往會持懷疑或者否定的態度。

有道是:“是自己人,什麼都好說;不是自己人,一切按規矩來。”

“自己人效應”之所以能產生“辦事不難”的主要原因,有兩個發生機理。

第一個,類似產生共鳴

。能夠成為彼此的自己人,往往都擁有相同的價值觀與認知態度,具體在觀點表達,立場選擇,很容易得到對方的支援與共鳴,並且自身內在的想法與見解,容易被對方所揣測到,所以更加容易建立起人際關係。

林肯在出任美國總統前,所進行的每一次演講,都十分注重運用“自己人效應”。在一次提及個人財富的演講中,林肯並沒有直接地說個人財產多與少,而是將財富的依靠直接指向臺下選民,認為他們才是自己的真正財富來源,從而讓選民自然而然地體會到自己熱愛民眾的深情厚誼。

第二個,相同產生吸引

。尊重為相互,喜歡亦是如此,可以說互為因果。在相互交往中,我們都會不由地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當評價積極而又肯定帶著喜歡的味道,則意味著你吸引著對方,同樣,對方也被你所吸引。據此,來判斷自己的價值,調整自己的目標。

自己人效應最直接的功能,就是快速讓對方感覺到自己被理解,從而,可以使對方慢慢放下內心的防禦與戒備,有時儘管這種牴觸並沒有被完全消除,也會在潛意識裡逐漸接受你,進而把你視為“自己人”,於你方便,施以援手。

三、成為自己人,可以抓住這3點,嘗試進行“反制”

讓對方成為自己人,實際上是一個由陌生到熟悉再到信任這種壁壘被打破的過程,需要在拉近情感、融入情感上做足文章。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1。發現共同點

有共同就會有共鳴,有共鳴則會引共情。找到彼此共同點,是讓自己與面試官拉近彼此距離的第一步與首要前提。

一是做出換位

。重在培養自己的同理心,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諸如,從面試官的角度出發,想一想會給自己提哪些問題,自己應該如何應答,提前做一下對答預演。

二是用心觀察

。透過在與面試官交流過程中,仔細品味其言談舉止、衣著外貌還有談話中所流露出的一些資訊,比如信念,價值觀,消費觀以及性格特徵、興趣愛好等等。還有社會背景,出生環境等,都可以察有所獲。

三是適時延伸

。發現對方跟自己有某一方面相似之處,諸如性格、習慣或經歷等,這個就是延伸點,讓對方感覺你們有相似的地方,並把你當成他的自己人時,你離成功也就更進一步了。

在很大程度上,共同點就是感情互融、承認彼此的吸引點,更是做好深入交流的觸發點,打破彼此交流壁壘的突破點。

2。保持平等點

人際交往過程中,很讓人反感的事情就是互相間都給人一種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的感覺。

根據“對等吸引律”,兩個人之間友誼的建立,必須將對方包含在個人之內。

與人初次接觸,可以微微點頭,保持適當微笑,如同新到一家單位,做為新人跟同事打招呼一樣,既是向他人以禮貌,告訴他們自己已經準備好了。同時,又在暗示自己:我可以跟他們處得來,沒什麼。

當你面對許多陌生人時,尤其在你腦海中已經預設對方水平比你高很多的時候,因為不自信而帶來的緊張、恐懼等情緒就會影響你的正常表達,很容易表現出示弱,而這也是一種變相的不對等,需要極力避免。

而從說話的角度與立場來講,多用“我們”,儘量少用“我”。別人就會覺得你們倆是一體的,自然會身臨其境地對你產生認同感。否則,別人會認為你只關注自己。

例如在會議說:“大家要獻計獻策”,這樣就像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在命令他人,如果改成:“不合適的地方,我們大家可以一起商量。”效果就會好一些,顯示了彼此的平等地位。

常言道,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越是能平等地看待彼此,越是容易將彼此的想法進行溝通交流,達到拉近感情、互惠互通的目的。

3。最佳化性格點

能讓對方把自己當成“自己人”來看,歸根結底,看的還是人品,很多事情辦成了,尤其是在“別人不行,你卻行”的情況下辦成了。很大程度上,對方都是看到你的人品還可以,你所做的事,很講究,才願意報之以瓊瑤。

心理學研究證明:具備開朗、正直、實在等良好個性品質的人,人際影響力就強;反之,有傲慢、以自我為中心、斤斤計較等不良個性品質的人,往往很難受他人所歡迎,也就沒有人際影響力,讓別人成為自己人,也會因沒有人品打底而歸於失敗。

由此,我們在職場裡進行人際交往時,哪種人可以成為“自己人”的人際選擇時,主要參考4個參照點:(1)具有較好的合作性,能謙讓、懂得體諒;(2)思想比較成熟,可以給自己幫助;(3)考慮問題經常以大局利益為重;(4)對自己應完成的工作抱有責任感,能善始善終。

只要當人品過關,我們所確定並選擇出的自己人,才會長久有效而價值連城。

結語

職場中,無論是在面試的時候,還是在處理其他事情,巧妙地運用心理學效應,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讓對方感覺到你是他的自己人,在拉近了你們兩個人之間的關係的同時,自然會你對你產生好感,從而接受你。

@職路施語,20年職場人,專注職場領域人性研究,善用多巴胺的文字,啟用你內心深處的荷爾蒙。

上一篇:進入職場之後,你不得不知道的職場禮儀!!
下一篇:女面試官:你有沒有想過若是不喝酒,你就可以擁有一輛法拉利?